第587页

陈禄惶恐不安,连擦了几把汗,壮着胆子再次申明了自己的底线,“武烈侯,我是个水师,我只会修渠。”

宝鼎微微一笑,问道,“你会修路吗?”

陈禄愣了一下,蓦然想到什么,脱口问道,“直道?”

宝鼎微笑点头,“直道。”

陈禄明白了,高悬的心稍稍放下了一些,内心的惶恐也稍稍减去了几分,混乱不堪的脑子也迅速冷静下来。

秦王政要修建一条连通咸阳和代北的宽敞驰道在大秦中级以上官僚中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这个级别以上的官僚各有背景,各有靠山,中枢的一举一动通过他们各自的渠道传递到大秦任何一个地方。陈禄就是从自己师傅郑国处获悉这一机密,而郑国也没有隐瞒这位远在边陲的得意弟子,他隐晦地告诉陈禄,“直道”实际上就是秦王政和武烈侯之间的博弈,牵扯到中央和北疆的切身利益,斗争激烈而复杂。对于弱小的郑国一系来说,此事不敢涉足,避之惟恐不及。

陈禄对此却有不同看法。

直道修建无论对中央还是对北疆,都是利大于弊的事,是有利于大秦发展和强大的一项大工程,其中牵扯的东西虽然太多,但如果有机会参加这项大工程的建设,他还是愿意为之付出血汗。人在世上都想做点大事,都想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尤其像陈禄这样偏重于技术型的官员,再加上大秦的爵秩等级制度的利益诱惑,其内心深处还是想干大事立大功获得大利益。

陈禄陷入沉思。

假如武烈侯索要的代价就是直道的修筑,那郑国一系还是可以承受,但前提是自己必须出任司空一职,获得直道修筑的主导权,否则必然处处受制。武烈侯显然做好了谋划,正在进行布局,不过让陈禄疑惑的是,直道修筑是由秦王政发起并推动的,中枢也一致通过了,武烈侯为此还拿出了一个北疆策略,直道修筑就是北疆策略的核心部分,所以这个直道肯定要修,只是因为秦王政和中枢急于统一中土,大秦财赋暂时无力支撑直道修筑,此议才不得不暂时搁置。既然直道肯定会修筑,那武烈侯担心什么?

难道“直道”之议出现了问题?武烈侯为了修筑直道,所以才不遗余力地扶植郑国一系?这似乎说不通啊?

难道咸阳政局出了什么变化,要废弃直道的修筑?这似乎也不对,假如秦王政否定了直道修筑,武烈侯也就没有必要把主意打到郑国一系的头上了。郑国虽然是秦王政的客卿,但对秦王政的影响太小,根本不可能去影响秦王政的决策。

陈禄越想越乱,实在忍不住了,干脆不想了,直接问道,“武烈侯要马上修筑直道?”

宝鼎点点头,“中原决战结束后,我会说服咸阳开始直道的修筑。我要你主掌司空府,主持直道的修筑,确保直道在最短的时间内翻越子午岭、白于山,抵达横山长城段。”

陈禄很是惊讶,急忙说道,“武烈侯,中原决战结束,并不代表中土的完全统一,咸阳的财赋还是要用在统一大战上,咸阳应该不会马上开始修筑直道。”

“所以我要你回京,主掌司空府,进中枢。”宝鼎说道,“直道必须在决战后开始修筑,并且在中土彻底统一之前,完成子午岭和白于山的直道修筑,否则,你我这辈子恐怕都看不到这条直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