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页

扶苏面红耳赤,低着头不敢说话。

“你身边的人是不是要换一换?”宝鼎冷笑道,“你长大了,应该知道什么话可以听,什么话不能听。你是大秦未来的君主,最起码要做到明辨是非、知人善任。你最近在读什么书?”

扶苏惶恐不语。

“我每次见到你,每次给你写信,都嘱咐你要读书,要读书,要勤奋读书,你做到了吗?读书使人明智,只有读好书,读懂书,你才能做一个明君,你才能承担起开创帝国大业的重任。你现在看到的大秦不过是一个诸侯国,将来你要亲手去开创一个疆域万里的大帝国。”宝鼎的声音逐渐严厉,“你是未来帝国的皇帝,不是诸侯国的王,你知道吗?”

扶苏又是愧疚又是感动。他从自己的父王身上从来没有感受过这种严厉,这种让人感动得流泪的严厉。皇帝?历史上有三皇五帝,他们都是青史留名的远古君王,而叔父竟然把自己比作三皇五帝,竟然对自己如此期待。

“叔父,我错了。”扶苏大礼致歉。

“有些人,追求的不是丰功伟业,眼里也没有芸芸苍生,他们追求的是名利,他们非常贪婪,这种贪婪足以亡国灭种。”宝鼎警告道,“你身边的人要换了。”

扶苏小声应诺。

宝鼎平缓了一下情绪,继续说道,“今天晚上我说了很多,我不知道你可听懂了。把你听懂的部分告诉我。”

扶苏整理了一下思路,说道,“大秦的立国根本是法治,大秦要坚持中央集权制,但国策要随着形势的发展而不断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分封和封国制属于国策的调整,是暂时的……”

扶苏把宝鼎的治国理念和国策变革的主要方向做了大概的阐述。

宝鼎赞赏地点点头,“这是我的治国之道,你父王也有他的治国之道。你是大秦未来的皇帝,你要在读书中不断思考自己的治国之道。我和你父王的矛盾主要来自治国理念的不同,将来,你做了大秦的皇帝,如果我还活着,我还能为你冲锋陷阵开疆拓土,我们之间也会在治国理念上发生冲突。有冲突是正常的,治国理念上的冲突可以让帝国国策在不断的调整中最大程度地满足各阶层的利益,这有利于帝国的稳定和发展。如果没有冲突,朝堂之上只有一种声音,那么国策必然会走向错误的方向,最终会伤害到帝国。”

扶苏似懂非懂的用心听着。

“你的目标不是大秦的储君,也不是帝国的皇帝,因为你肯定是大秦的储君,肯定是帝国的皇帝,这是你的命运,不可改变。”宝鼎说道,“所以你的目标是如何做好大秦的储君,如何做好帝国的皇帝,如何开创空前绝后的伟业,如何让中土走向繁荣富强。”

“但今天你在想什么?你的目标是什么?你在想如何成为储君,你的目标仅仅是一个大秦的储君。”宝鼎的口气再度严厉,“我很失望。”

扶苏愧疚无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