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6页

宝鼎举起马鞭向身后的文武官员们挥了挥,然后轻踢马腹,战马扬首嘶鸣,撒开四蹄狂奔而去。

大队人马紧随其后,在震耳欲聋的鼓号声里,浩浩荡荡地冲出山林,冲下山峦。

※※※

蒙恬和司马断早早下马,大步流星地迎了上来。

两人远远便看到急步而行的宝鼎。几年没见,这位年轻君侯的变化太大了,个子长高了,身体虽然削瘦但还是很结实,胡子也长出来了,浓密的黑色短须让他看上去更加英武。最强烈的就是他气质上的变化,今日的宝鼎再无任何稚嫩,成熟中透出一个上位者的威严,隐约还能察觉到一股让人心悸的杀气。

这股杀气由来已久,过去宝鼎血气方刚,锋芒毕露,杀人的手段血腥而残忍,后来到了战场上更是可怕,挡者披靡,战无不克,于是这股杀气也就越来越浓烈。只不过随着他地位的上升,权势的增大,实力的膨胀,他的威信已经达到了一个巅峰高度,他所展示出来的强大威慑力已经慢慢掩盖了他凛冽的杀气。

蒙恬大为感慨。自从帮助宝鼎在河东掀起盐铁大案之后,他就再也没有见过宝鼎,一别数年,宝鼎已经加冠礼成人,娶了两位娇妻,其身份更是由一个流配的刑徒成长为名震天下的大权贵。想想当初第一次见到宝鼎时的情景,再看看今日的宝鼎,蒙恬感觉当真恍如一梦。

两人停下脚步,躬身行礼。

宝鼎冲了过来,首先给了蒙恬一个“熊抱”。他对蒙恬的好感发自内心。当初在太原的时候,蒙恬给了他太多的帮助,不管蒙恬出于什么目的,他都感激蒙恬。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这份恩情宝鼎永远记在心里。

在咸阳朝堂上,蒙氏和冯氏都是秦王政的股肱之臣,说起来都是宝鼎的政治对手。宝鼎和冯劫有师生之情,他因此与冯氏建立了亲密的关系。他和蒙恬是朋友,因此他一直竭力避免与蒙氏发生冲突,不过随着蒙氏的妥协,现在他也已经与蒙氏之间建立了政治上的默契,而这种默契有助于他和蒙恬的友谊长久存在。

蒙恬本来很忐忑。蒙氏的妥协是有限度的。蒙氏不能放弃军权,相反,蒙氏还要想方设法扩大对军队的掌控力,这是秦王政和咸阳宫一直为之努力的目标,可惜蒙氏错过了机会,以致于现在秦王政和咸阳宫非常被动。

这一次又是蒙氏的机会。假如蒙氏成功守住了中原,并在未来的统一之战中击败齐国和楚国,那么蒙氏不但可以重新掌控军队,秦王政和咸阳宫也将在激烈的权力博弈中占据主动赢得优势。

然而,蒙氏并不看好这次机会,相反,蒙氏认为这是一场劫难,蒙氏极有可能彻底葬送在中原战场上,所以,蒙氏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妥协。宝鼎接受了蒙氏的妥协,但宝鼎的“接受”同样有限度,宝鼎是否愿意在关键时刻拯救蒙氏,完全取决于蒙氏在政治上的援助。

蒙恬希望维持自己和宝鼎之间“友谊”,希望两人之间的“友谊”有助于蒙氏的未来,但蒙氏现在是老秦人的“眼中钉”,宝鼎在老秦人的重压下,未必会拯救蒙氏,因此他也未必愿意维持两人之间的“友谊”。

宝鼎的“熊抱”之礼给了蒙恬肯定的答案,也去除了蒙恬心中的“忐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