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3页

宝鼎低头沉思。任何一个利益集团,一个派系,其内部都有矛盾,关东系也是一样。现在自己和冯氏在利益上有交换,所以冯氏私下和自己走得比较近。从今日咸阳政局来看,去年的这步棋还是走对了。不过自己之所以敢走这步棋,是因为历史上冯氏当时和老秦人一样,都是坚持分封,也就是说,冯氏虽然赢得了秦王政的信任,但在利益上有更高的追求。正是利用这一点,自己才敢于主动与冯氏建立私密关系以进行政治交易。

那么蒙氏呢?蒙氏能否想办法拉拢?还有尉僚和李斯,如果把他们也拉拢过来,那王统的事就容易解决了,但尉僚和李斯在大秦是无根的浮萍,这一系的人追求的都是现实利益,而秦王政可以给予他们的就是现实利益,相比起来,自己没有拉拢他们的条件。

宝鼎在沉思,赵高和宗越也在暗自交流。赵高在黄纸上写下了“小王子”,“关东人”、“李斯”、“尉僚”几个字。通过这几个字,赵高和宗越可以肯定王统一事又出波折了,宝鼎正在殚精竭虑想对策。

宗越提笔在黄纸上添加了几个字,“大月氏”,“美人”。赵高望着这几个字,目露困惑之色。小王子的母系血统太过低贱,根本不存在竞争王统的实力。

宝鼎走到他们身边,朝着黄纸上看了一眼,又看看赵高和宗越困惑的神情,心里也是暗叹,如果不是有历史为证,他又怎么会相信胡亥能继承大统?胡亥继承大统后,把自己的兄弟姊妹全部杀了,他为什么如此凶残?其中是不是有他低贱的母系血统的因素?

第315章 师生相见

宝鼎俯身拿起地上的黄纸,坐到案几后面,陷入了长时间的思考。

赵高和宗越告辞离去。虽然宝鼎自始至终没有透漏分毫,但从他的只言片语中,已经足以推测到咸阳宫展开的反击手段了。两人心情沉重,试图帮助武烈侯找到对策,但实力不济,徒呼奈何。

宝鼎心神俱疲,一股暴戾的情绪逐渐从心底涌出,猛烈地冲击着他的心灵,让他身上的杀气越来越重。他想到了荆轲,想到了张良,想到了荆轲刺秦,想到了张良在博浪沙的疯狂一击,想到了不知名的刺客在咸阳的惊天刺杀。

刺杀能否解决问题?是刺杀秦王政还是刺杀他身边的近侍大臣?如果刺杀的话,又找谁去刺杀?

荆轲的影子从宝鼎的脑海掠过。荆轲的命运已经改变,他已经不可能成为刺客。张良如何?张良曾去江南,自己曾嘱托荆轲,如果时机合适可以见一面,当时是抱着把张良拉进蓼园的想法,但张良始终没有露面。

早在中原的时候,自己曾利用过张良刺杀顿弱。顿弱之死充满玄奥,以当时的情况来估猜,张良应该不是参与者。顿弱到了齐国境内就遇刺,张良在时间上赶不及,再说他也没有能力屠杀整个使团的人。其后虽然自己有机会通过荆轲询问张良,但这种机密不管是自己还是张良,都不会再去碰它了。

咸阳宫一直怀疑顿弱之死与自己有某种看不见的牵连,之所以有这种怀疑,和姚贾之死有关。当初自己从塞外归来,为了解救乌氏和韩非,用阴谋诬杀了姚贾。这件事虽然做得隐秘,但不少人还是很清楚当时朝堂矛盾的缘由,当然也清楚姚贾是死于何人之手。

姚贾死了,顿弱也死了,如果自己再杀尉僚和李斯等人,就算秦王政没有证据,也会在震怒之下对付自己,这对自己没有好处,自己背后的势力可能会因此遭到报复,尤其蓼园的那些巨贾们,如果咸阳宫不惜代价要杀他们,一个政策下来,他们就会灰飞烟灭。

宝鼎想到这里,一股寒意骤然袭遍全身,那股狂暴的戾气在阵阵冰冷寒意的“攻击”下,缓慢消散。

自己手上有黑冰台,有黑衣,还有蓼园秘兵,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还可以利用张良,刺杀的实力是绰绰有余,但刺杀的后果自己却承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