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页

邯郸大乱,城内赵人纷纷逃亡,从北门方向直奔东阳郡。东阳郡在邯郸以北,再往北就是中山郡。李牧的大军就在中山和东阳两郡的交界之处呼沱水与秦军激烈厮杀。

赵王迁和文武大臣连夜逃离邯郸,暂避于东阳郡首府鄗(hao)城。

赵王迁命令李牧分兵支援邯郸,死守邯郸。李牧赶到鄗城,当面劝谏赵王重返邯郸,与邯郸军民据城死守。大王离开了邯郸,邯郸士气低迷,还守得住吗?李牧愿意陪着赵王重返邯郸坚守。

赵王迁当然不会再回邯郸。邯郸城下有几十万秦军,一旦被包围,城内军民拿什么坚守?中枢大臣一致反对,相国郭开更是建议北上入代。李牧坚决反对,现在形势还没有到山穷水尽的地步,为什么要撤离河北?

正当赵国君臣还在为是否坚守邯郸激烈争论的时候,武烈侯指挥秦军扫清了邯郸城东南方向的所有堡垒,接着命令杨端和和王贲各率一部同时向西、北两个方向展开攻击,邯郸城随时都有可能陷入秦军的全面包围。

赵王迁和中枢至死也不愿重返邯郸。就在此刻,王翦在宜安一线发动了攻击,前线形势异常危急。李牧无奈之下,只好返回宜安前线。

李牧刚刚离开鄗城,赵王迁就急令邯郸守将赵葱和颜聚,马上撤离邯郸,率军赶赴鄗城汇合。既然李牧要坚守河北,那就让李牧坚守吧,他要带着军队火速北上入代。

然而,这个命令刚刚送到邯郸,邯郸城就被包围了。北疆军统率羌廆(hui)率军突破了滏口陉要隘,杀到了邯郸城下,与武烈侯顺利会师,这大大加快了包围速度。

赵葱和颜聚无心再守邯郸,指挥大军连夜突围而逃。

※※※

正月十二,秦军四面攻打邯郸城。半日之内,攻克邯郸。

入暮之后,各军统率齐聚行辕,兴奋激动之余,对武烈侯更是钦佩到了极致。武烈侯再一次创造了奇迹,短短时间内不但逆转危局,还攻克了邯郸,基本上完成了灭赵大业。很多统率至今还陷在这种惊天逆转中,不知道这背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这个惊天逆转背后的秘密知者甚少。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攻击策略的改变,而策略之所以改变,就在于武烈侯有决心放弃中原。谁愿意放弃中原?咸阳中枢不愿意,中原的军政官长们更不愿意,这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大秦的兴衰。

不愿意放弃中原,导致中原二十万大军有十三万兵力用作镇戍,投到河北战场上的兵力不过区区七万人马,这导致河北战场陷入僵局。

武烈侯奉命重返中原,对于他来说,他也想守住中原,但守住中原的唯一办法是主动出击,以河北战场的胜利来确保中原的安全。继续被动防守的结局是两者皆失。此策一般人提出来咸阳不会同意,偏偏咸阳要乘机打倒武烈侯,于是抱着宁失中原也要打倒武烈侯的决心,咸阳也就顺势改变了策略。

其实到目前为止,在前方攻城拔寨的就是中原二十万大军,那三十五万由灾民组建的新军至今一箭未发,纯粹是扯着虎皮做大旗,跟在后面狐假虎威,但其威慑作用却是发挥到了极致,彻底摧毁了赵人以死卫国的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