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2页

赵国和齐国巧妙地利用了这场大灾,把不利因素转化为有利条件,其战斗力不但没有衰减,反而暴涨。

据王翦、杨端和报讯,现在的河北战场上,合纵军的总兵力至少在百万以上,虽然很多合纵军的士卒羸(lei)弱不堪,但狗急了还跳墙,何况这些饥肠辘辘的灾民。在无惧于死亡的情况下,在国破家亡的危难时刻,这些人所爆发出来的战斗力极其惊人。

李牧指挥大军在南北两线发动了反攻。他只能反攻,他没有粮食维持百万人的大军,他只能利用反攻来消耗生命,消耗敌人。

在赵人“疯狂”的攻击下,秦军只能筑垒坚守,但损失越来越大,这样持续消耗下去,最终只有撤退。

与此同时,中原形势急剧恶化。中原大军一分为三,一部分攻打赵国,一部分与齐军对峙,一部分镇慑楚国。二十万大军需要消耗钱粮,偏偏中原今年大范围受灾,在救灾不力的情况下,大饥荒终于爆发,很多地方的饥民在韩魏叛逆的鼓动下,开始暴动造反,中原陷入混乱。

公子扶苏和昌平君急奏咸阳,请求撤离河北战场,调集大军镇压叛乱,先行稳定中原。此刻假如齐楚两国乘机攻打中原,中原势必危在旦夕。

这一仗显然不能再打了,但咸阳中枢咬牙坚持,秦王政更是不为所动。

武烈侯早在去年就警告咸阳和中原,预测今年还有大灾,请务必重视,提前做好应对措施,但咸阳和中原置若罔闻,结果形势到了今天果然危险到了极致。

咸阳中枢无奈之下,有意请武烈侯重返中原,但秦王政拒绝了。随着形势的恶化,中枢大臣们再度提议请武烈侯到中原主持大局,这次甚至连冯劫、冯去疾等关东系大员都极力赞成了。秦王政迫于无奈,问计于武烈侯。如果武烈侯主动提出重返中原,他可以借机限制武烈侯的权力。

谁知武烈侯只是简简单单做了回复,以离间计诛杀李牧即可,根本不提重返中原的事,相反,他在回复中兴致勃勃地谈到了江南局势的好转,言辞间透漏出完成西南策略的决心。

秦王政大为生气。你当赵人是白痴啊?李牧也罢,郭开也罢,包括赵王在内,赵国上上下下现在是空前团结。这是什么时候?秦军都打到家门口了,而家里又一无所有,这时候再闹内讧,纯粹是找死。

当河北和中原形势愈发恶化之后,秦王政终于无计可施,通过后宫夫人之手,向熊氏施加重压,迫使熊氏出面逼迫武烈侯重返中原。他必须要武烈侯主动奏请重返中原,他才能最大程度地限制武烈侯的权力。

第301章 昌平君的命运

昌文君熊炽的到来让武烈侯颇感意外,他马上嗅到了一股危险的味道。

他好不容易和冯氏取得了合作意向,好不容易在关东系中打开了一道缺口,假如此刻熊氏外戚与秦王政妥协,那等于是秦王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在自己的利益集团中撕开了一道裂缝。

熊炽显然考虑到了武烈侯会对自己的到来产生一系列的疑虑,所以也不敢有所隐瞒,把事情的原委详细解释了一下,最后还是说到了自己的来意,“如果你不去中原挽救危局,昌平君肯定要成为替罪羊,王翦和杨端和也将因此受到责罚,至于公子扶苏,理所当然要代父受过,承担河北战败和中原大乱的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