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页

※※※

琴氏家主抵达长沙的第一天就宣布琴氏鼎力支持武烈侯,愿意倾尽家财帮助武烈侯开凿南岭大渠。

紧接着,乌氏、卓氏和墨家也宣布支持武烈侯。

蓼园系的其他巨贾们无奈之下不得不接受事实。他们本想找琴氏家主质询一下,但隗清拒而不见,跑到十八方镇去了。张氏、白氏、孔氏、猗顿氏和卞氏等大小巨贾无计可施,在武烈侯的逼迫下,也只好宣布倾尽所有财力支持西南策略的实施。

巨贾们的承诺有了,接下来就是与江南军政官员具体商谈。开凿大渠需要的是粮食和各种物资,咸阳给一部分,江南自筹一部分,剩下的则由巨贾们承担。

与此同时,驷车庶长公子豹、治粟内史冯去疾也抵达长沙,他们代表咸阳与江南官员就西南策略进行了一系列商讨。

很快,一个开凿大渠的初步实施方案拿出来了。武烈侯马上急报咸阳。

咸阳还是争论激烈。武烈侯集商贾之财开凿大渠,而咸阳则给予商贾们各方面的优惠政策,并用未来吞并诸侯国的战利品做为其补偿的一部分,事实上这还是花王国的钱修大渠。

争论到最后,在秦王政的强势干涉下,对立双方互相妥协。

咸阳当前急迫任务是攻打赵国。如果不是要解决中原危机,这一仗已经开始打了。现在这一仗推迟到明年,但正因为推迟了,把握性也小了。武烈侯为了让咸阳支持他在西南开凿大渠,同时也为了改变楚国政局以便从楚国获得粮食援助,他主动献策,建议延缓攻击时间,先以开凿南岭大渠为陷阱,诱骗齐人上当,让齐人先攻赵,然后坐收渔翁之利,如此则胜算大增。

咸阳采纳了这一计策。既然采纳了,就不得不支持武烈侯开凿大渠。开凿大渠耗时长,而开始的时候主要都是做准备工作,耗费还不是太大,所以反对西南策略的一方提出了条件,假如河北大战打赢了,灭了赵国,接下来迅速爆发了秦齐大战、秦楚大战,那么开凿大渠一事就必须停下来,浪费就浪费了。开渠耗费国力,统一战争更要倾尽国力,两者不可能同时进行,必须有所取舍,而取谁舍谁一目了然。

秦王政理所当然支持这一建议,这导致支持武烈侯的大臣们也不得不让步,只有先把赵国打下来再说了。灭赵之后,假如齐国、楚国联手反击,形势由不得秦国控制,中原陷入混战,那西南的大渠当然不能再挖了。

※※※

在咸阳同意武烈侯开凿大渠的同时,秦国赶赴齐国、楚国的使者也出发了。这一次使者们的任务不仅仅是连横结盟,还要正式向两国通报开凿南岭大渠的事,并请两国在各方面给予适当的支援,比如延请治水大师和石匠,比如在粮食和一些物资上的支持。

就在使者们离开咸阳的时候,公子扶苏和昌平君指挥中原大军突然猛攻楚国的相城和项县,这导致楚国的局势进一步紧张,而这种紧张局势迫使以公子负刍为首的一帮楚国贵族不得不暂时隐忍,以稳定寿春的政局。这时候内讧,纯粹是自取败亡。

李太后和楚王悍在阳文君的支持下,果断出手,罢黜了令尹夏侯屈无诸。屈无诸在主政的短短时间内,先丢长沙郡,接着又迟迟未能与秦国重建盟约,导致秦军再一次攻打淮南,这种情况下,他当然要承担责任。接着又罢免了楚国上柱国景缨。楚军屡战屡败,他这位大军统率当然难辞其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