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0页

先建方镇,把灾民组织起来,把混乱的形势扭转为有序的局面,最大程度地发挥灾民的力量。方镇组建好了,就可以组建军队,利用青壮灾民去开疆拓土,在进一步分流灾民的同时也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未来。

宝鼎亲自把盖聂和荆轲送出了军营。

荆轲心情很复杂。像他这样的人在人世间拼搏,说到底还是为了功名。荆轲有名声,但没有功绩,原因很简单,寒门出身的贤才,又有几个人能得到君王的赏识做一番大事?像苏秦、苏代兄弟那样一门显贵的例子,在中土空前绝后,所以寒门贤才大都以依附权贵而生存。权贵沽名钓誉的多,干事的少,招揽客卿很多时候就是为了装饰门面。这世上郁郁不得志的贤才何其之多?荆轲也是如此。廉颇、李牧无一不是翻云覆雨的人物,但荆轲在他们的眼里,最多也就是个值得信任的贴身护卫而已,从来不会给荆轲一展抱负的机会。

武烈侯对荆轲却是另眼相待,短短相处几个月之后,就让荆轲独当一面,给他展示才能的机会。如此大气魄的权贵,也算是当世罕见了。

“武烈侯,我不在你身边,你要注意安全,多多保重。”荆轲低声说道。

“我身边还有无畏,还有锐士,你不要担心。”宝鼎笑道,“前几天送走了遏云先生,今天又把你送走了。你们都是大才,值此危难之刻,务必竭尽所能去拯救苍生,否则岂不辜负了一身所学?”

荆轲想说什么,但觉得都是废话,把事情做好了,把人救活了,这就是对武烈侯最好的回报。

“临行前,我有件事托付你。”宝鼎说道,“找到张良。他才智出众,可以给你很大助力。”

“你要见他吗?”荆轲问道。

宝鼎想了一下,微微点头,“如果他愿意的话,就带他来见我。”

第287章 过江龙

楚国密切关注中原局势。

中原乱了,楚国反攻的机会也就来了,为了能在第一时间配合齐国发动攻击,楚国悄悄集结军队,部署于淮水北岸。

然而,中原形势突然急转直下。河北灾民虽然如预料的那样蜂拥南下,但他们并没有在中原停留,而是如狂飙一般向大江一线席卷而去。

楚国最初没有反应过来,幸灾乐祸地看着灾民冲进南阳,冲向南郡。秦国混乱的地方越多,失控的局面越大,对楚国反攻就越是有利。直到灾民纷纷聚集于江陵,人数越来越庞大,而中原紧张局面明显缓解的时候,楚国才蓦然意识到危机来了,秦国卑鄙无耻,竟然把自身的灾难转嫁到了楚国的江南之地。

这时齐国十万火急书告寿春所有真相,齐国迫于中原局势的变化,不得不放弃攻击中原之策。楚国惊呼上当,但为时已晚,江陵一带的灾民已经开始渡江南下,秦国水师更是顺流而下,封锁了楚国水军的攻击之路,而楚国淮南、江东一带的步军此刻都部署在淮水两岸,根本来不及去救援千里之外的长沙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