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页

“齐国有四十年的积蓄,有几十万军队,有坚固的千里长城,这就是齐国的优势。”后胜皮笑肉不笑,冷声说道,“我以前没有吃过人,并不代表我以后就不吃人。”

宝鼎微笑点头,主动退让,“相国好魄力。既然如此,你拿出诚意来。如果你的诚意可以被咸阳接受,那就是齐国之福。”

后胜沉吟良久,问道,“我想知道,武烈侯的诚意是什么?”

“如果我拿出诚意了,你有把握说服临淄?”

“只要我能接受,临淄就能接受。”

宝鼎不再多话,冲着赵高挥挥手。赵高急步上前,把手里的文卷恭敬递上。

※※※

宝鼎的时间太紧张,而后胜也不想拖下去,以免夜长梦多,毕竟阴谋是他策划的,他心里或多或少有些发虚。

第二天,两人达成约定。约定内容主要有三点,联合剿杀韩魏叛逆,齐国出三万金以抚恤秦国的死难人员,齐国无偿援助秦国两百七十二名贤才巧匠,以帮助秦国尽快稳定中原。

两人各自急奏京都,焦急等待回复。

咸阳令书火速送达大野泽,宝鼎看到秦王政终于在王统上做出让步,而昌平君熊启也毅然离开咸阳,到中原辅佐公子扶苏,当即高兴万分。最关键的一步终于成功了,公子扶苏在通向储君的位置上迈出了第一步,宝鼎也在改变历史、改变帝国命运的道路上第一次看到了曙光。

虽然这抹曙光并不耀眼夺目,但好歹给了宝鼎希望,知道他选择的这条路即便艰难万分,还是有成功的可能。相比前段时间各种危机扑面而至给宝鼎带来的压力和绝望,这个喜讯已是异常宝贵了。

这时从南阳传来一个噩耗,韩非病逝了。宝鼎的好心情转眼消散。某种意义上,他改变了韩非的命运,没有让韩非成为政治的牺牲品,但这并没能延续韩非的生命,也没有给他一个幸福的晚年,韩非最终还是死在痛苦之中。

如果韩非像历史上一样死在咸阳的政治斗争中,他在临死前最起码还抱着一丝希望,因为他的故国还在,然而,此刻韩非却是死在对故国败亡的痛苦中,他心如死灰,在绝望中撒手尘寰。

宝鼎觉得自己做错了,早知韩非死得如此痛苦,倒不如任由他成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那时的韩非之死与他的故国或多或少都有牵连,他也算死得其所,死得心安理得,不至于像现在一样,死不瞑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