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0页

“你不能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对由此带来的严重恶果视而不见,甚至根本不去考虑这种恶果对未来所产生的影响。”宝鼎叹道,“乘人之危,夺人国祚,灭人宗庙,必遭天谴。”

“所以武烈侯一定要救人?”

“这不是救人。”宝鼎说道,“这是赢取赵人之心,这是告慰苍天。苍天要惩罚的不是赵国的庶民,而是赵国的大王和权贵。我们要的不是赵国的土地,而是赵人的人心。”

赵高沉默良久,低声说了一句,“自古以来,得人心者得天下。”

“正是如此。”宝鼎赞道,“荀子说过,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如果你读懂了这句话,当可理解我今日之所作所为。”

※※※

中原五军统率日夜兼程飞驰而至。

五位统率早就等着武烈侯的召集令了,因为华阳太后薨亡,咸阳政局必定发生改变,国策的变革也将接踵而至,这不仅仅影响到中原局势,也对他们所在的派系产生难以估料的影响。

武烈侯是个特殊的存在,他和秦王政的关系扑朔迷离。武烈侯是秦王政从北疆放出来的一头猛虎,秦王政本想利用他来打击楚系外戚,但武烈侯到了咸阳后却得到了华阳太后的青睐,武烈侯也从不遗余力地打击楚系外戚到主动与楚系外戚结盟,这种变化让秦王政对其非常愤怒,将其赶出了咸阳,不过秦王政却又在中原战场上重用他。从现有的战绩来看,秦王政显然对他的表现很满意,但同时却又为其实力的迅猛增长而担忧。

如今华阳太后不在了,秦王政和武烈侯这对兄弟之间的关系将如何变化?

这对兄弟关系的变化将直接决定咸阳政局的发展,但所有人都清楚,今日的秦王政已经没办法以大王之威力置武烈侯于死地了。武烈侯当真是天子骄子,有天纵之才,短短时间内,其实力就增长到了一个令人望而却步的高度。

回头看看这几年武烈侯从一个刑徒到封君的历程,除了感叹他的运气太好之外,不得不承认武烈侯的智慧过于惊世骇俗。当今世上,有谁能像武烈侯一样纵横塞外和中原?武烈侯在塞外的胜利直接影响到了中原的战果,这种站在天下的高度进行大布局的智慧,远非一般大贤可比,用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来形容武烈侯的才华并不为过。

正是因为如此,凡是对武烈侯的智慧有深刻认识的位高权重者,对其都渐渐产生了一种敬服和忌惮的感觉。这种感觉秦王政有,中枢大臣们也有。随着这种感觉越来越强烈,对武烈侯的一言一行也愈发重视起来。

秦王政大力提拔宗室子弟,就是一个异常清晰的讯号,这说明秦王政正在受到武烈侯一系列有关建立强大而长治久安的帝国策略的影响。这种影响有多大?会让秦王政的执政思路产生多大的变化?

五军统率陆续赶到行辕,武烈侯与他们一一面谈,结果让他们大失所望,他们听到的不是武烈侯为了应对咸阳政局即将发生的变化而做出的对策,他们听到的竟是武烈侯对大河南北旱情做出的悲观预测。

旱情将持续和蔓延,大饥荒即将爆发。这也太夸张了吧?过于危言耸听了吧?退一步说,今年重灾区在赵国的河北,中原即便受到波及但尚可控制,不至于影响到中原的稳定。武烈侯如此兴师动众,明显就是本末倒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