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项燕年近花甲,精神矍铄,或许是因为养尊处优的原因,他保养得很好,高大的身躯略显发福,一张刚毅的脸上带着贵族所特有的矜持和傲慢,两只微微眯起的眼睛里更是露出一股令人心悸的杀气。即使距离他有数尺之远,李园也能够受到扑面而至的凛冽威严。

李园心里非常的不快,倒不是因为项燕给他的重压,而是与生俱来的自卑让他在项燕面前总是底气不足,腰杆虽然挺得笔直,但意识里他的腰就是弯的。贵族需要悠久的传承,需要厚实的历史底蕴,像他这样一位来自异国的士卿依靠外戚身份跃上贵族阶层的人,在贵族眼里就是个跳梁小丑,不值一哂。李园喜欢待在陈,其实说白了他就是自卑,他无法容忍京都贵族对他的鄙夷和敌视。

屋子里的气氛越来越压抑,良久,传来一声轻微的咳嗽,打横陪坐的廉嵩终于说话了,“令尹府对天下局势有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

廉嵩五十多岁了,做为廉颇之子,他曾在赵国出任上大夫。随着廉颇的出走,廉氏在赵国遭到疯狂打击,不得不远走他乡。廉颇有心在有生之年继续为国效忠,所以他执意留在魏国大梁,而廉氏对未来中原局势并不看好,在春申君的邀请下,举族迁移到楚国。

在春申君灭族这件事上,赵人整体背叛了春申君,而归究起原因,还是因为生存的需要。当初为了生存,他们依附于春申君,春申君在权力斗争中失败了,他们又不得不依附于楚国旧贵族。如今李园崛起于楚,赵人成为楚国朝堂上的一股势力,但他们根基不牢,势力还是太小,无法与楚国庞大的贵族力量相抗衡。

廉嵩现在是令尹府的长史,因为父辈的关系,他与项燕的私交不错。这次就是他亲自跑到项君的封邑,把项燕请到了陈。

廉嵩把令尹府对未来局势的判断详细告之,“当前我们需要决策,是合纵还是连横?”

李园向项燕做了个手势,态度诚恳,请他发表一下看法。

“秦国的国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带甲士伍又有多少?关西的攻防形势又如何?”项燕慢条斯理地说道,“齐国的国土有多大?人口有多少?带甲士伍又有多少?它的四方边郡是否有险可守?”

这个问题太好回答了,秦国的国土数倍于齐,带甲士伍数倍于齐,关西有函谷关和大河之险,易守难攻,而齐国则根本无险可守,双方实力仔细一对比,不难发现齐国无法与秦国正面抗衡。

如果秦国攻占了中原和河北,实力更强,燕齐楚三国只有联手才能抵挡住秦国的攻击,但一旦给秦抢占了先机,分而击之,各个击破,三国覆灭的命运就可想而知。

李园和廉嵩互相看看,凝神沉思。

“赵国是齐燕两国的屏障,赵国若亡,齐燕两国分居南北,又岂是秦国的对手?”项燕继续说道,“所以赵国一旦到了生死存亡之刻,齐燕两国必然出手相助。”

“但是,邯郸大战的时侯,出手援救赵国的是楚魏联军。”廉嵩小声说道。

“此一时彼一时。”项燕淡然一笑,“六国合纵攻齐,齐国遭到毁灭性打击,其后燕国遭到齐国的反噬,也遭到了沉重打击。邯郸大战的时侯,两国都处在恢复元气的阶段,再加上彼此间的仇恨,袖手旁观也在情理之中。一眨眼,几十年过去了,赵齐燕三国的元气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恢复,尤其是齐国,四十年未打一战,国力强盛,君王后恰好又薨亡而去,可以想像,值此危难关头,齐燕两国绝不会眼睁睁地看着赵国被西秦所摧毁。”

“如果齐燕两国再一次袖手旁观呢?”廉嵩又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