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页

乌氏倮于年后日夜兼程赶到了咸阳,与此同时,琴氏家主带着夜郎公主也正在返程途中。

咸阳人都在等待着公子宝鼎封君,但奇怪的是,封君的事迟迟没有消息。咸阳宫有传闻,老太后和大王因为武烈侯封地一事意见相左,所以封君的令书也迟迟下不来。

万众期待之中,秦王政终于下令,赐封公子宝鼎为武烈侯,以南阳郡为其封邑。

此“侯”不是二十等军功里的一等列侯爵,而是封君的爵位。战国封君爵位分两等,一等是“侯”,二等是“君”,“侯”高于“君”。比如吕不韦是文信侯,嫪毐是长信侯,这个“侯”要高于昌平君、昌文君的“君”。

南阳郡原来是韩魏楚三国的交界地。四十多年前武安君白起大败赵魏联军于华阳,斩首十五万,魏国被迫割让南阳之地给秦国。也在这一年,白起发动了鄢郢大战,攻占了楚国都城郢(郢)。随后秦国就把所占韩魏的南阳地和楚的上庸地合建为南阳郡。

现在的南阳郡是秦楚韩魏四国交界之地,距离楚都陈,韩都新郑,魏都大梁不过四五百里而已。

秦王政的用意,昭然若揭。

※※※

注释:

封君爵位的解释:

《卫康叔世家》记载战国之卫国两次贬号,先由“公”贬为“侯”,再贬为“君”,可见“侯”高于“君”。

《汉书-诸侯王表叙》“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韦昭曰:“汉封功臣,大者王,小者侯也。”汉代由于国家最高统治者称“帝”,其下所封建的二等爵中的“王”,就相当于战国之“侯”,而汉代的“侯”就相当于战国之“君”。由此可见,汉代二等爵制跟战国封建的二等爵制有承袭关系。

第188章 屈草自履

宝鼎得知秦王政决心将自己赶出咸阳,并将自己的封邑放置在东边的时候,他以为是三川郡的几个县或者是洛阳。

三川郡在函谷关以东,治所就是洛阳。此郡最早由韩宣王所置,因境内有大河、洛水、伊水三川而得名,其中洛阳是周王室(东周)最后一块土地。吕不韦灭周取洛阳,其后蒙骜伐韩,韩国献成皋和巩两地,大秦的边界随即延伸到魏都大梁附近,秦国再置三川郡。

大秦若取中原,吞并韩魏两国,三川郡就是后方基地。假如宝鼎的封邑在洛阳,他可以利用洛阳特殊的地理位置,大力经营,并在未来的统一大战中发挥重要作用,时机合适则亲自率军征伐,就此建下显赫功勋,这样他的实力达到巅峰的时候,进可以威胁关中,退可以逐鹿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