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页

其次就是大王要利用公子宝鼎和黑冰台的力量打击楚系。

大王才是秘军真正的统率,只要大王授权,只要大王命令公子宝鼎调查国内公卿官僚,那公子宝鼎绝对可以再炮制出一个类似“盐铁大案”般的大风暴,把楚系席卷而净。

既然公子宝鼎被压制住了,大王牢牢控制了主动权,那么是不是把他赶出咸阳就值得商榷了。

这一天,公子宝鼎和黑冰台成了咸阳公卿权贵们热烈讨论的话题,谁也没有想到大王竟然有此神奇一招,而这一招恰恰击中了公子宝鼎的要害。

公子宝鼎在黑冰台待了一天,在黑冰台僚属们的帮助下开始了解和熟悉秘军。

在咸阳坊间,你问黑冰台没人知道,但你问紫府在哪,大家都知道,紫府就在相国府东边的载雪巷。大秦广找天下贤才,行人署负责招待,紫府就是招待贤才的豪华馆驿。紫府历史很悠久,名气非常大,大秦名相商鞅、张仪、甘茂、范睢、蔡泽都从紫府而出,但整个咸阳,只有极少数人的知道紫府其实就是黑冰台的府署。

紫府历经扩建,如今占地很大,殿台楼宇散布于庭院花榭之中,豪华而不失优雅。

吕不韦为相期间,重金高爵招揽贤才,关东人蜂拥而至,紫府一度人满为患,但随着吕不韦的离去,关东才俊也毫不犹豫地卷起铺盖走路了,对大秦没有丝毫的留恋,所以今日的紫府空荡荡的,非常冷清。

黄昏时分,宝鼎走在寂静的庭院中,望着这些空荡荡的屋子,忽然想到一个问题。紫府的冷清意味着大秦缺少人才,而人才的缺乏尤其是忠诚于大秦的人才非常少,应该也是帝国迅速败亡的原因之一。

帝国统一后,虽然获得了中土的财富,却没有获得中土的才俊,这是为什么?是不是因为“法治”这个国策的原因?

吕不韦为相期间,强调与民休养,以商富国,正在偏离法家治国的道路,而他的治国理念却得到了部分关东士人的支持。吕不韦走了,这些关东士人也走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大秦的“法治”并没有得到天下才俊的认可,大部分士子对法家的强国之术还是抱着一种排斥的态度。

法家大贤曾在各国变法,如李悝在魏国,申不害在韩国,商鞅在秦国,慎到在齐国稷下学宫的讲学也影响到了齐国的国策,但法家“法术势”三大派系的强国之术有个共同点,那就是在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时候,必然损害权贵们的利益,所以除了秦国之外,其它各国变法虽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最终还是失败了。

秦国变法的成功得益于什么?首先是君王的坚持,其次是持之不懈地坚持严刑峻法之策,而严刑峻法必然伤“民”。这个“民”不仅指平民、贱民,还包括权贵,而权贵们有权有势,他们联合起来反对变法。这也是关东诸国变法失败的原因,也是诸子百家利用各自的学说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从大秦来说,历代君王坚持以关东大贤为相,而历代相国最终都没有落得好下场,追究其原因就是关东人和本土大秦人的矛盾非常激烈,由此不难看出大秦本土权贵对自身利益的保护。

楚系外戚算不算本土权贵?应该算是本土权贵,即使不算,这些身体里流淌着楚国宗室血液的权贵们也不会像寒门出身的关东大贤一样,以损害权贵们的利益来强国。楚国曾有吴起变法,但失败得非常彻底,以“屈、景、昭”三大本土权贵为主的楚国权贵们在楚悼王的葬礼上射杀了吴起。吴起当时趴着悼王的尸体上,射他必然射中悼王,但楚国贵族宁愿灭族也要杀死他,结果事后有七十余家贵族被诛灭,可见楚国贵族反对变法的决心之大。

楚系外戚掌权,其根深蒂固的治国理念必然影响到大秦现行国策,所以秦王政不会让楚系外戚长期控制朝政,更不会让嬴氏宗族控制朝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