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页

如果没有赵国黑衣的疯狂刺杀,如果没有楚系子弟的大量死亡,太子丹的案子可以在一个有限范围内解决,但现在咸阳宫没办法了,必须把这几桩大案合在一起迅速处理,杀一批人,以稳定咸阳惶恐不安的局势。

太子丹逃亡,赵国黑衣在咸阳肆无忌惮地杀人,赵国军队又在河北再度击败秦军,这三件事加在一起,不仅让王国难堪,让大王颜面无存,也严重动摇了咸阳宫的权威,打击了大秦人的士气,所以这几桩大案必须迅速解决,以稳定人心,维护咸阳宫的威信。

把太子丹的案子查清了,基本上也就解决了赵国黑衣一系列的疯狂刺杀案,所以韩非是其中的关键,是重中之重。

难道韩非是因我而死?宝鼎陡感窒息。

塞外之行让师生之间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宝鼎可以肯定韩非绝不会出卖自己,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大不了一死了之。

当初为了救活韩非,自己曾竭力说服韩非出塞避祸,谁知韩非还是难逃噩运,这一切都是源于自己策略上的错误。自己一直想赢得秦王政的信任,在出塞之前,秦王政的确也表露出了信任自己的意思,而自己下令黑衣疯狂刺杀楚系一事,就是基于这种判断,想进一步削弱楚系力量以帮助秦王政巩固王权。

楚系惨遭一连串的刺杀,实力大减,老太后因此病入膏肓,秦王政获得了独揽大权的最佳机会,但就在这个时候,秦王政却在河北战场上惨遭失败,他的威信受到严重打击,偏偏自己却在塞外连战连捷。这么多事情碰撞到一起,使得秦王政无法接受自己和老秦人全面崛起的事实。他刚刚压制了楚系外戚,自己和老秦人又冒了出来,而老秦人肯定要控制军队,一旦让自己获得了军队的支持,那对秦王政的威胁之大可想而知。

现在自己刚刚崛起,老秦人距离东山再起还有几个月的时间,这是打击自己和老秦人的最好机会,秦王政绝不会错失这个良机,所以,太子丹逃亡、乌氏叛国、赵国黑衣疯狂刺杀,再加上楚系拿出来的官营之策,都成了秦王政打击自己的工具。

此时此刻,只要韩非说,太子丹是公子宝鼎救走的,那秦王政的目的就达到了;或者,不需要韩非开口,只要把韩非抓起来,秦王政就能逼迫自己滚出咸阳。

退一步,海阔天空。

南山子和宗越建议公子宝鼎即刻退出咸阳,不要在这个时候与秦王政针锋相对,兄弟阋墙,如此实力可保,更不会连累到老秦人。老秦人还是能东山再起,只不过控制不了军队,最多也就是重建过去的构架,在军中与关东人、楚人三足鼎立。

反之,形势异常复杂,对宝鼎极其不利。

老秦人为什么不露面?琴氏为什么远走巴蜀?夜郎国的公主为什么杳无音信?因为形势摆在这里,宝鼎在塞外的功绩太耀眼了,耀眼得让咸阳睁不开眼睛,让大王黯然失色。宝鼎自己把大好的局面搞砸了,这时候唯一的办法就是主动退避。等到咸阳稳定了,大王的功绩更大了,威信更高了,一言九鼎了,那时候公子宝鼎就可以回来了。秦王政当然会补偿他,甚至会主动改善与老秦人的关系,重用老秦人,毕竟错不在公子宝鼎,而是他自己的决策错误。

宝鼎神思恍惚间,与韩非一起跟随公子豹、公子腾走到了一辆豪华辒车前。

“下官拜见武烈侯。”

洪亮的声音突然在宝鼎的耳边想起,将他从恍惚中霍然惊醒。他看到了赵高,接着看到了那辆超级豪华的辒车,秦王政的御用辒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