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页

忽然,宝鼎又想到一件事。记得前世读《史记》的时候,太史公说,赵高兄弟皆生隐宫。后世人把这个“宫”解释为阉割的宫刑,由此推断赵高兄弟都是阉人。如今既然证实赵高不是阉人,那太史公所说的“隐宫”又是什么地方?

“赵高是不是生于隐宫?”宝鼎问道。

“隐宫?”赵仪愣了一下,随即反应过来,急忙解释道,“赵高生于隐官,而不是隐宫。”

隐官?隐官是什么?官职还是特指某个地方?宝鼎目露疑惑之色。

苍头又做解释,“刑徒归家后,官府为防止他们游手好闲,继续为祸,一般安排他们到指定的庄园、作坊谋生,这些地方就叫隐官,这些人的身份也叫隐官。隐官地位卑贱,在庶民之下,但其子女却等同于庶民。”

赵仪以为宝鼎嫌弃赵高出身不好,于是委婉说道,“赵高虽然出身隐官,但他的父亲并不是刑徒。赵高的曾祖父是赵国宗室庶子,到秦国为质任,在秦国娶妻生子。其祖父、父亲都在秦国为官。他的父亲是隐官小吏,他的母亲因连坐而受刑,在隐官织布为生。两人婚后育有二子一女,赵高是他们的长子,自小聪慧勇武,十七岁入学室,二十岁时内史大考第一,到咸阳令府为吏;三年后少府大考第一,到少府出人尚书卒史。我大父评价说,赵高是个难得的才俊,可堪大用。”

宝鼎苦笑。赵高何止是个可堪大用的才俊,他把大秦帝国都给推倒了,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虽遗臭万年,但名传千古啊。

“他是黑衣?”宝鼎问道。

赵仪摇摇头。苍头则嗤之以鼻,斜瞥了宝鼎一眼,揶揄道,“如果咸阳遍地都是黑衣,那黑冰台干什么?摆设啊?”

“他的叔父是黑衣。”赵仪说道,“他叔父叫赵信,年轻时从军,受伤致残后就在尚商坊开了一家酒肆,一家博易馆。”

宝鼎和苍头互相看看,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我们需要一个信得过的人。”宝鼎对苍头说道,“你不能频繁出入蓼园,那必定会引起黑冰台的怀疑。”

苍头微微颔首,沉吟良久,忽然问道:“还记得宗越吗?齐国人宗越。”

宝鼎和赵仪同时点头。当初一起从代北逃出来的人,当然记得了,只是他随苍头先行返回咸阳后,就再也没了音讯。这个人曾经是燕国相国公子隆的心腹,一度替公子隆掌控燕国秘兵,如果这个人愿意投奔蓼园,那倒是一大助力。

“他现在在哪?”宝鼎急忙问道。

“一直在咸阳。”苍头说道,“黑冰台从他那里了解到燕国秘兵的详情后,就没有再为难他,但也没有接纳他的意思。宗越一度想返回齐国,但又怕遭到燕人的报复,所以迟迟拿不定主意,至今还滞留于馆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