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页

宝鼎想了一下,摇头道:“天下一统,大秦的国策肯定要改变,国策怎么改,直接决定了商贾的生存。大秦统一,六国国策首先会被彻底废弃。大秦以法治国,以法强国,不出意外的话,将继续推行此策,那么必然会大力推行重农抑商之策,回易之路因此被断,商贾的生存将步履维艰。”

“那在公子看来,如果天下统一了,大秦应该实施何种国策?”琴珪接着问道。

宝鼎犹豫了片刻,不想再继续这个话题了。这个话题太敏感,一旦传到咸阳宫,恐怕会影响到自己的前途,但看到众人期待的目光,他又忍不住了。

“今日闲聊而已,左耳进右耳出,权当笑谈啊。”宝鼎笑着告诫道。

“笑谈,笑谈而已。”唐老爹赶忙附和道。

“诸侯争霸,列国兼并,战争延续了六百余年,生灵涂炭,民不聊生,统一之后的当务之急是推行‘无为而治’,与民生息,与民休养,让天下苍生摆脱战争的苦难,摆脱贫穷的煎熬,让他们安宁度日,安居乐业。如果大秦统一之后以无为而治,轻徭薄赋,不但有利于安抚各国庶民,赢得天下民心,也有利于回易的发展,增加赋税收入,更有利于王国的稳定和长治久安。”

隗藏、琴珪兄妹和唐老爹听完宝鼎的话,心里蓦然一窒,几乎同时想到了一个人,吕不韦,还有他主持编篡的《吕氏春秋》。

吕不韦做了大秦相国之后,马上着手编篡《吕氏春秋》这部巨著。秦王政八年(公元前239年)书成。这部书博采众家之长,综合各家学说之精髓,兼收并蓄,其中心思想就是来自黄老之学,兼儒墨,合名法,提倡在君主集权下实行无为而治,顺其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吕氏春秋》所蕴含的思想理念其实就是吕不韦的治国纲领,他试图用这一思想治理国家,缓和社会矛盾,与民休养生息,增加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兼并六国,建立大一统的帝国王朝,实现长治久安。

《吕氏春秋》问世两年后,秦王政十年,吕不韦被罢相,被逐至洛阳,次年即死。吕不韦成了历史,《吕氏春秋》随之也被束之高阁,吕不韦的治国理念也随之被咸阳毫不犹豫地抛弃了,他们重新拿起了《商君书》,坚定不移地走“以法治国”的道路。

宝鼎所说的无为而治,正是《吕氏春秋》的核心理念,也是被以巴蜀琴氏这样的巨商富贾所推崇的一种治国理念。

隗藏和唐老爹的目光碰到了一起,两人不约而同地微微颔首,心中蓦然产生了一个念头,这位公子以弱冠之龄就有此等学识,其背后又有宗室和老秦人双重背景,假以时日,他若崛起于咸阳,入主中枢,把持朝政,那么大秦的国策会不会因此而改变?

再大胆设想一下,假若巴蜀人和老秦人联手,以公子宝鼎为前驱,那么只要得到大王的鼎力支持,就有十分的把握击败楚系外戚,如此一来,公子宝鼎可进入中枢,以其和其背后的力量为主导,逐步改变大秦的国策,最终把大秦引上“无为而治”的道路。

这是一个诱人的主意,这个主意也有一个诱人的前景,这种美好的前景忽然间就钻入了隗藏和唐老爹的心里,并牢牢占据了一块地方,让他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一种冲动。

“公子常读《吕氏春秋》?”隗藏问道。

宝鼎没有读过《吕氏春秋》,但他也不敢摇头,那未免太丢人了,于是不置可否的笑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