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页

“鱼死网破?”公子隆呵呵笑道,“邯郸失守,赵国基本上就算完了,仅靠一个代北又能支撑多久?”

公子隆坐上正席,张良跪坐客席,那位老者却没有进屋,和公子隆打了个手势,随即消失。

“唇亡齿寒。”张良正色说道,“相国,现今韩魏实力不济,赵国自长平大败后至今未能恢复元气,而楚自鄢(yan)、郢(yg)大战后更是一蹶不振,山东诸国也就燕齐尚有与西秦一战之力。”

这话明显就是恭维公子隆了。齐国早就衰败了,自燕乐毅联合五国大军破临淄,齐国的强盛一去不复返,而燕自昭王振兴之后,先是遭齐国反扑,其后又在与赵国的争战中屡屡败北,尤其在廉颇、庞煖两次反攻之后,燕国实力大减,如今也就剩下自欺欺人的份了。但长平大战后,燕赵两次交锋的失败都在公子隆主政期间,张良不敢揭公子隆的伤疤,只好违心奉承,哄他高兴。

公子隆主政期间有个最大的业绩,那就是与秦、齐结成了牢固联盟,使得燕国可以全力攻赵,谋取河北之地,可惜未能如愿。不过,齐王建却在这个联盟中受益匪浅。他自登基后便结盟各国,坚决不打仗,一心一意恢复国力,至今已经给齐国带来了三十年的和平。这也是个了不起的成就。齐国三十年稳定休养,其国力恢复到何种程度,齐国军队的战斗力是不是恢复到强盛时期的水平,谁都不清楚,但各国都认为齐国的实力已经恢复到可以与西秦抗衡的程度。

张良这句恭维话让公子隆听得还舒服,但张良接下来的话让他的笑容有些僵硬了。

“相国,今西秦大举攻赵,邯郸若失,赵国若亡,燕国的形势也是不容乐观。”张良劝道,“值此危急时刻,保住赵国就等于给燕国建下一道坚实屏障,请相国三思啊。”

“燕赵两国仇怨甚深,议和结盟非常困难,如果赵国不能答应我们的结盟条件,老夫回到蓟城后如何向大王交待?又如何平息臣民们的愤怒?”

公子隆一句话就把张良的劝说堵了回去。

燕赵两国的仇怨的确很深。自秦昭襄王以范睢(sui)为国相,实施“远交近攻”之策后,秦燕联盟就非常牢固。秦若想东扩,必须灭赵,而燕若想称霸东方,同样要灭赵,秦燕两国有共同的利益诉求,这导致很长一度时间以来秦燕两国的军队一直在对赵作战中遥相呼应,这仇也就越结越深。

长平大战后,燕王喜遣六十万大军南下攻赵,这摆明了就是趁火打劫。赵人大怒,同仇敌忾,白发老者、羸弱少年纷纷上阵,勉强凑齐了十几万人,在廉颇的指挥下打了一场酣畅淋漓的翻身战,就是这一仗把燕国精锐歼灭大半,四十万军队给打没了,主将粟腹也给斩杀了,最后京都蓟城都给包围了。燕国遭遇空前重创,自此也是一蹶不振。

这一战就是公子隆策划发动的,是他一生的耻辱,为此他时时刻刻都想报仇,更想在有生之年完成报仇的夙愿。几年前,他看到廉颇被赶出赵国,于是马上发动攻击,结果却给八十岁的老将庞煖打败了,五六万人马全军覆没,主将剧新被斩,再次给了公子隆沉重一击,而这次失败差点让他丢掉了相国之位。

这一次,机会又来了,而这显然是最后一次机会。只要秦国攻克了邯郸,灭亡了赵国,他就能不费一兵一卒拿到半个河北,几十座城池,这个功劳足以洗刷他所有的耻辱,足以让他将功折罪,告慰在战争中死去的几十万幽魂。

为此,公子隆亲自赶到代北与李牧谈判,表现出燕国议和结盟的决心和诚意,以此来欺骗李牧,帮助秦军攻打邯郸。

张良看到公子隆的态度非常坚决,彻底失望,再不想浪费唇舌,于是和公子隆商量了一下接下来的谈判,随即告辞离去。

张良刚刚离去,公子隆就把宗越喊了进来。宗越是他的客卿,现在是燕国秘兵,虎骑剑士的统领,对他非常忠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