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页

“高兄,杨某人素来与盖苏文不和,彼此间交恶已久,然杨某人却可以肯定地说一句,盖某人虽跋扈,却不是个不知好歹之辈,但得高兄与在下能守得住安市城,盖某人断不会去做自毁长城之事的,这一条杨某人敢拿项上人头来作保。”杨万春看了忧心忡忡的高怀龙一眼,斩钉截铁地说道。

“杨城守放心,高某人既然已进了安市城,自是存了为国尽忠之心,唐军想要进城,除非是踏着高某人的尸体,否则休想,只是……”高怀龙表了愿意死守的态,可话说了半截却又停了下来,嘴巴嚅动了老半天,终究是没有接着往下说,可那样子明摆着是对此战的前景并不看好。

大败之余,将无战心,兵无士气,这一点不用高怀龙说,杨万春自也清楚得很,这数日来,杨万春反复思量了许久,已算是有了所得,今日请高怀龙前来密谈,本就是为了此事,此时见高怀龙欲言又止的样子,杨万春立时便笑了起来,哈哈大笑着道:“只消高兄肯助某一臂之力,某自有办法振作军心,但凡万众一心者,必立不败之地也,某等所作无须过多,能将唐军拖至冬季,此战必胜无疑!”

高家乃是高句丽的王族,高怀龙说起来也是宗室子弟,他自然不想看着高句丽就此灭亡,此时一听杨万春说有办法守住安市城,登时便是精神一振,目光炯然地看着杨万春道:“杨城守有话但请明言,若是能守住城池,高某舍弃了这身臭皮囊不要又有何妨!”

“多谢高兄相助,请先受某一拜。”杨万春见高怀龙如此说法,立时激动了起来,紧赶着便要再次拜将下去。

“杨城守,不可如此,高某还等着听杨城守的妙计呢。”高怀龙不等杨万春拜将下去,便伸手拦住了杨万春。

“好,某说便是了。”杨万春也没有坚持要拜,而是贴到了高怀龙的耳边,低声地述说了一番,听得高怀龙一双眼越瞪越大,到了末了险险些就要脱框而出了,满脸子的愕然之状,老半天才回过了神来,沉吟了一下道:“这,能成么?”

方法是杨万春提出来的,可究竟能不能成事杨万春心里头也没有底,然则事情都已经到了这般田地,就算是根稻草,杨万春也只能选择抓住不放了,此时面对着高怀龙的疑惑,杨万春强自压下心中的不安,语气坚决地道:“唯有此策方能救我安市之危,高兄不闻置之死地而后生么?”

高怀龙脸色阴晴不定地变幻了好一阵子之后,长出了口气道:“也罢,既然杨城守都敢赌,高某何惜此命,就依杨城守之言好了。”

“好,既如此,事不宜迟,高将军自去忙军务,杨某人这就去安排相关事宜,我高句丽国运皆在此一举了,望高将军善自珍重。”杨万春见高怀龙同意了自己的主张,心头的大石总算是落了地,紧赶着便接口说道。

“那好,高某告辞了。”高怀龙对于守住安市城第一次有了些信心,自是不愿放过唐军未至的空档,拱手说了一句,立马风风火火地行出了城守府,自去忙着整顿军务不提。

“唉,三足乌神(高句丽人的神明)在上,请保佑我高句丽能脱此大难,若能守住安市城,杨某人何惜此头!”送走了高怀龙,杨万春在密室里呆呆地站了好一阵之后,这才长叹了一声,大步行出了密室,也忙着部署相关之安排去了……

贞观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唐军主力抵达了安市城外,甫一安下营垒,唐军不顾长途行军的劳累,也不顾天已过了午时的炎热,便即于末时四刻,在安市城外排开了强攻的阵形,十数万人马迁延十数里,将安市城团团围住,李世民亲率中军来到安市城的南门外,听得城门上守军的呼喝之声颇有惧意,便将降将高延寿唤到了军前,让其前去城门处劝降,高延寿欣然领命,自率十数亲卫纵马向城门跑了去,停在了城头之下,对着城头高声呼喝道:“城上的人听着,某乃高延寿是也,快去传高怀龙来见某!”

城头上一阵响动之后,杨万春从城头上露出了头来,看着城下的高延寿道:“高将军没空见尔这等背主求荣之辈,有屁快放,否则老夫下令放箭了。”

高延寿见是杨万春露面,便已知劝降之事怕是不可能了,不过还是坚持着高声说道:“杨城守,某现已降了大唐,官居鸿胪卿,天可汗素来善待降人,从不滥杀无辜,此番出兵,只为讨逆,只拿盖苏文老贼一人,与旁人无涉,今某奉天可汗之命前来劝降,望尔等善择之,莫使刀兵之祸延及城中百姓。”“放屁!某乃高句丽之官,岂可降了唐贼,快滚,再不滚开,老夫识得你,手中的弓箭可不识得你了,滚罢!”杨万春毫不客气地斥骂了一句,一挥手,左右几名军士齐齐张弓搭箭,瞄准了城下诸人。

“你,杨万春尔这狗贼敢尔,天可汗之威可是尔等能挡得了的,真要满城百姓为尔陪葬乎?”高延寿面对着寒光灼灼的箭头,并没有就此退缩,反倒提高了声调,毫不客气地反骂了回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