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页

“尔等尚有何话说?”李世民冷冷地扫了眼杜玄道等站出来弹劾李贞的大臣们,嘴角一抽,淡然地问了一句。

“陛下英明,臣等叹服。”杜玄道光棍得很,并没有再多申辩,而是恭敬地行了个礼,便自退了下去,剩下的吴、魏双王一系的朝臣们见事不可为,也都没了话语,各自尴尬地退了回去,一场可能的朝堂纷争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收了场,李贞执掌刑部一事也就此成了定局。

一个晌午的早朝间,除了这么场虎头蛇尾的风波之外,再无其它可言之处,些许政务处理完毕之后,也就到了散朝的时分,得了个彩头的李贞并没有丝毫的兴奋之情,跟前来道贺的朝臣们略一寒暄,便揣着满腹的疑问紧赶着回了自家王府,连歇口气都免了,径直奔着内书房而去。

“殿下。”正在弈棋的莫、纳二人一见到李贞急匆匆地行了进来,各自起了身,笑着打了个招呼。

“二位先生都坐罢。”李贞点了点头,走到上首的椅子上坐定,眉头微皱地将今日早朝的所有事情详细地述说了一番,末了疑惑地问道:“父皇此诏何意?那杜玄道之用心又何在?本王百思不得其解,还请二位先生赐教一、二。”

李贞才刚说完,两大谋士对视了一眼,同时笑了起来,笑得李贞很有些子摸不清头脑,无奈之下,只好拱手为礼道:“二位先生还有心笑,本王可是笑不出来了,有甚见解,还请直接道来好了。”

莫离摇了摇羽毛扇,笑呵呵地道:“殿下莫急,且容某细细道来便是:陛下之所以令殿下执掌刑部,而又不以刑部尚书委之殿下,实乃圣心系于殿下之表征也。”

“哦?此话怎讲?”李贞皱了下眉头,似乎想到了什么,可又没抓住,这便苦笑着挠了挠头,紧赶着问了一句。

莫离还没开口,纳隆倒先发了话:“此有何难猜的,刑部者,朝廷之重器也,岂能频繁换尚书,陛下之意不过是要殿下暂行尚书之职罢了,待得殿下能通得过陛下之考核,东宫之位自是殿下无疑,到那时自会有新尚书上任无疑。”

嗯哼,敢情是这么回事!李贞心中一动,已明白了老爷子的用心所在……给刑部尚书之权,却不给刑部尚书之位,除了纳隆所说的之外,还有一层用心在,那就是一旦李贞无法通过老爷子的考验,东宫自然是没了指望,便是刑部那头李贞也握不到手中……只消圣旨一下,新任刑部尚书一上任,李贞手中的权就彻底没了,既不会有李贞把持刑部的危险,又能给李贞放手去查案的权力,实属进退有据之举措。

李贞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接口道:“唔,本王心中有数了,只是杜玄道此番做作却又是为何?本王总觉得其不像是要为陇州杜家翻案,倒像是故意帮着本王的样子,这倒是奇怪得很。”

“不错,斯言大善!”莫离哈哈大笑地道:“杜玄道此举明着看起来是要为难殿下,其实是在暗中帮了殿下一把,此乃示好也,某若是料得不差,这等试探之意该是出自长孙无忌的安排,这是等着看殿下接下来会如何做了。”

“唔,是有这种可能,以二位先生看来,本王该如何回应才是?”李贞先前就隐约想到了这一点,却并不是很肯定,经莫离这么一说,自是确定无疑,然则要如何回应长孙无忌却令李贞分外地挠头了……长孙无忌毫无疑问是朝廷里的一只大鳄,其能量大得很,若是能跟长孙无忌搞好关系,哪怕是能令其在东宫之争中保持中立,该付出的代价李贞绝对舍得投入,然则彼此间的仇怨却深了些,说是夙敌也绝不为过,值此等微妙时分,长孙无忌很有些子突兀地伸出了橄榄枝,还真叫李贞不怎么敢相信的,怀疑里头有阴谋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李贞也着实不知道该如何去跟长孙无忌搭上线的,总不能就这么直统统地跑长孙府上去示好罢。

纳隆笑了笑道:“此事不急,长孙司徒既然没有直接表态,殿下自也无须直接回应,杜玄道既然帮了殿下一把,殿下自该有些表示罢,再者,诸黄门那头不妨也下些功夫,长孙司徒耳朵长着呢,该听到的他自会听到的,殿下如今心思还是先用在刑部差事上的好。”

“嗯,是这个道理,如今刑部一事本王尚无头绪,该先从何入手?”李贞想了想,也觉得纳隆所言甚为有理,也就不再去多想如何跟长孙无忌搭上线的事情,可一想起李治之死的众多谜团,头便大了几圈,伸手搓了搓眉头,苦恼地追问了一句。

两大谋士显然早已就此事商议过了,此时听得李贞见问,对视了一眼之后,由纳隆开口道:“一是立威,二么,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殿下不妨将突破口先放在相州军粮案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