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页

……

一起子沙盗们虽说并不是正规唐军,也没有呼战号的习惯,可在刘七的带动下,依旧无所畏惧地呐喊着向龟兹国大军冲了过去,那架势倒有了几分唐军强军藐视天下的气概。

“找死!”白素心刚在高昌城下折了一阵,这会儿又被袭扰了一把,正自心中火大,眼瞅着如此一点人马的小队伍连衣甲都不齐,就敢来冲击自己的军阵,鼻子险些都被气歪了,一把抽出腰间的弯刀,狠命一个下劈道:“全军出击!杀上去,不得放走一个!”此令一下,龟兹国军阵中立时响起了一阵凄厉的号角声,数千人马齐齐发动,毫不客气地向着刘七所部围杀过去,打算将刘七所部全歼于托克逊城下。

七百对七千,如此悬殊的比例,哪怕是正儿八经的唐军精锐在此,只怕也难逃全军覆没的下场,就更别说这起子并不曾接受过正规骑战训练的沙盗们了,眼瞅着刘七所部已是在劫难逃之际,异变发生了……就在龟兹大军将动未动之际,其身后不远处的河道两边之密林中突然响起了震天的呐喊声,两彪骑军从密林中冲杀了出来,不过片刻便已冲过三百步不到的河滩,转瞬间击溃了龟兹国数百游气的徒劳阻拦,径直撞入了龟兹国军阵的后心,如同两条蛟龙一般杀得龟兹军人仰马翻,惨叫连连……董千里所部发动了!

按原定之计划,董千里所部分成两路,伏于城西外三里处的密林中,负责伏击龟兹军的后勤辎重,可等了良久,除了有少量溃兵匆忙逃窜经过之外,却始终没见到龟兹大军的影子,更不用说后勤辎重部队了,察觉到不对的董千里派人趁黑夜去察看了一番,这才知晓白素心竟然在城外收拢乱军打算反攻,忙率部在密林中艰难穿行至龟兹军阵后头,打算给白素心来一个闷棍,可到了之后才发现龟兹大军在后阵不单布有游骑,还有留有重兵……这些兵倒不是防备有人从后头突袭之用,而是白素心的督战队,用来砍杀不听指挥擅自后退的乱兵之用的,一时间倒也不敢轻举妄动,只能是按耐着在密林中伏了下来,等候最佳的出手时机,待得刘七一发动冲阵行动,龟兹军所有的注意力全被刘七所部的冲击所吸引之际,董千里自是毫不客气地杀将而出,给了龟兹大军两记重击。

崩溃,彻底的崩溃!三个方向上杀来的沙盗们如同三支利箭一般射穿了龟兹大军本就不甚坚实的躯体,原本就因士气低落而无甚战心的龟兹大军哪还有丝毫的反手之力,不管将领们如何喝止,龟兹士卒们一轰而散,四下乱窜,成了“兵败如山倒”这一成语的最佳注脚。

完了,彻底的完了!就在董千里所部一出击的同时,白素心就知道自己败了,连一丝的扳平的机会都没有了,万念俱灰之下,白素心一横手中的弯刀便要向脖子抹去,幸好站他身边的白思格勒眼疾手快,一把将白素心手中的刀击落,一挥手道:“来人,快,掩护大帅突围!”直到此时,回过了神来的一帮子亲卫们才拥上前去,簇拥着心灰意冷的白素心往人少的地方杀了出去,夹在乱军中沿着河道向高昌城方向没命架地鼠窜而去……

第245章 升级了

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一日,唐军董千里、刘七所部夜袭托克逊,大败龟兹国镇国大将军白素心所部九千大军于是夜,追袭近百里,斩获无算,白素心仅以身免,待其鼠窜至高昌城下故营之际,身边仅余数十将士,陆续收拢之残兵亦不过千,更令其沮丧的是……龟兹国副帅白苏亚赫得知白素心战败之消息后,竟不等白素心回归,率所部三千兵马先行撤退,甚至不曾给白素心留下一粒米、一捆草,至是,白素心所部陷于外无援兵内无粮草之窘境。

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三日,董千里、刘七两部兵马收复蒲昌、焉耆二城后,率军回兵高昌城下,对白素心所部形成夹击之势,无力再战的白素心不得不在营中竖起降旗,率残兵近千放下了武器,至此,历时一月有余的三国安西会战落下了帷幕,以唐军大获全胜而告终,龟兹国王那班闻得己方兵败之消息,又知晓西突厥大军溃败之情形,大骇之下,立刻召见唐使秦文华,表示同意越王李贞的求婚,并附送珠宝无数,礼送被扣多日的秦文华回归安西,派使节以议定成婚之要务,并奉上贺表以示臣服于大唐,言明不日将遣使远赴长安请求内附云云。

贞观十七年二月二十七日,五弩失毕、索葛莫贺两大西突厥部族先后从白石山隘口撤出了天山南麓,其余天山以南之突厥小部族大多归降大唐,至此,西突厥在天山以南之势力大衰,已无威胁安西之力,越王李贞留一营人马在白石隘口筑城以守,亲率主力大军凯旋而归。

贞观十七年三月初三,晴,碧空万里无云,尽管方是春时,可大漠的气温却高得惊人,正午时分的阳光已不逊于盛夏,燥热得很,哪怕是仅着一件单衣也能热出一身大汗来,可就在这等酷热之下,交河城外却是人头涌动,城中数万百姓在王府长史莫离、大西州刺史秦文华等一起子安西都护府文武官员的带领下正静静地候在东城门外,等候着凯旋大军的归来,尽管因着天热的缘故,所有人全都是汗流浃背,却无人因此而抱怨些什么,人人都翘首以待地等着,突然,远处的大漠出现了一道烟尘,随即,一面火红的战旗从地平线上升了起来,一彪骑军于烟尘滚滚中向着交河城方向疾驰而来,原本静静候着的人群立时骚动了起来。

“来了,来了!”

“殿下,是殿下回来了!”

……

人丛中欢呼声大作,人人脸上都露出了发自内心的笑容,欢快地叫嚷了起来,纵情地欢呼着,一吐胸中的憋闷之气,不容易啊,自打安西都护府设立以来,大小战事无数,可却都是败多胜少,何曾有过似今次这般畅快淋漓的胜利,身为大唐子民,哪能不为此而欢呼雀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