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页

“启禀父皇,现如今我大唐三百多州,半数以上的州刺史为世袭,剩余诸州也有半数是我大唐宗室子弟担当,各地税收、政务均由各州刺史把持,属官任命也大体如是,百姓但知刺史,却未必知道朝廷,此为乱之源耳,现如今隋末乱世刚定,天下尚算承平,人心思定,尚无大碍,一旦朝廷政策有所闪失,若是同时遇上天灾人祸,各州之乱只怕将重演隋末那一幕,即便能平,其后果将不堪设想。”李贞口中述说着,可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想起了前世那个时空中的安史之乱来,不由地打了个哆嗦,心里头第一次有了改变历史的责任感。

李世民脸色大变,可很快就恢复了常态,冷哼了一声道:“危言耸听,小儿之见耳,此朝堂大事哪轮得到尔来多言,还不退下!”

靠,问题是您老爷子问的,老子不过是实话实说罢了,犯得着如此吗?李贞见老爷子发火,心中顿时又气又怒,可当这老爷子的面,却又发作不得,无奈之下,只好跪下磕了个头道:“父皇息怒,儿臣失言,请父皇责罚。”李世民似乎不想再听李贞解释,不耐烦地挥了下手,示意李贞退下。

妈的,没事惹出一身骚,老子这是何苦呢?眼瞅着老爷子毫不留情地下了逐客令,李贞无奈地磕了个头道:“儿臣告退。”话音一落,起了身,小心地退出了甘露殿,也无心再去兵部理事,径直转回了自家王府,急吼吼地将两大谋士召来商议。

“殿下无须多虑,这不过是道考题罢了,殿下所答正是圣上所想,殿下过关了!”听完了李贞忧心忡忡地述说,纳隆哈哈大笑着率先开口道。

什么?考题?过关了?李贞满头雾水地看着纳隆,虽没开口,可眼里头却满是疑惑之意。

“纳兄所言甚是,圣上不过是指东打西罢了。”莫里见李贞尚未看透其中的蹊跷,笑着解释道:“今上乃马上皇帝,战略上的事情素来是独断专行的,又岂须问过殿下,找殿下去,自不会是为了齐州战事,那考题就是齐州为何乱得起来,殿下所答正是圣上所虑罢了,能答出此条,王爷在圣上心中的地位将大大提升一截,可喜可贺!”

指东打西?哈,我说嘛,议论军事怎地要两位正副宰相都出席,敢情老爷子也从齐州之乱中看出了点名堂来了,嘿,叫老子去,左右不过是想看看老子是不是“擎天柱”的合格人选罢了,奶奶的,看来老子在老爷子心目中还是“擎天柱”的命,嘿,走着瞧好了!李贞总算明白了两位谋士话里的未尽之意,苦笑了一下道:“这有何可喜之处,左右不过是场空罢了。”

“不然,殿下须知今日之因必结他日之果,有此一事在,殿下将来将大有可为之处。”莫离见李贞不以为然,笑着说了一句。

“不错,莫老弟所言甚是,殿下如今要好生抓住这个时机,某料定齐州一平,废除州刺史世袭之变革必然会提到日程上来,只需殿下过得了废储那一关,万事大大可为。”纳隆也鼓着掌笑道。

过关?嘿,妈的,哪有如此容易便能过得了关的!李贞一想起即将开始的这场大动乱,心情立时有些子烦躁了起来,苦笑着摇了摇头,却并没有立刻接口,沉默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开口道:“兵部后勤辎重大体上调配得差不多了,大军起行也不过就是这几日的时间,唔,算上奇兵抵达齐州的时间来看,齐州之战尚有半个月便能打响,京师这头也差不多就要动起来了,老四那头还是没消息,本王心中无底,若是过不了关,那……”

该放给李泰的消息早已经通过不同的渠道放出去了,可始终没能等到李泰那头传回来的反馈信息,不单如此,太子那头、老三那头也全都偃旗息鼓,静悄悄地,任何动静都没有,全然就是一派暴风雨之前的平静,也由不得李贞不忧心忡忡,便是莫、纳二人对此也满是忧虑,只不过这当口却是不适合有太多的动作,除了等之外,也没有别的办法,此时见李贞忧心,二人也不知该如何劝说,只能是各自保持沉默,一时间书房里便静了下来,一股子诡异的气氛油然而起。

“殿下,宫里来人了,说是燕妃给殿下送了些东西来。”正当书房里静得压抑之际,管家刘德全匆匆走到了书房门口,大声禀报道。

送东西?老娘这当口送啥东西来着?这一向只有李贞往燕妃处送好东西,还从没有燕妃往李贞这儿送赏赐的事儿,李贞搬出皇宫如此多年了,还是第一次收到燕妃的赏赐,心里头顿时有些子好奇,想了想之后,挥了下手道:“知道了,将来人带到二门厅堂,本王即刻便去。”

奉命来送东西的是燕妃宫里的副主事太监秦无庸,一见到李贞进了厅堂,忙站了起来,恭敬地见礼道:“老奴见过殿下。”

“有劳秦主事了,娘娘送来了何物?”李贞跟秦无庸也算是老熟人了,倒也无需甚客套,李贞只是笑着点了点头,随意地问了一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