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

按李贞的战略部署:李贞率部紧随薛延陀大军,负责钓鱼,而李绩所部出杀虎口,在白狼原三十余里外埋伏,至于李袭誉所部则是利用西凉骑兵的高机动性,一夜连赶两百里,从云岗出击,先取薛延陀大营,而后从后包抄薛延陀主力,一者由于唐军行动迅速而隐蔽,二来由于大度设所有的注意力都被李贞所吸引,浑然没察觉到唐军这一系列的调动,终于落入了李贞精心谋划的圈套之中,此刻西凉铁骑的到来就像一道铁索般勒紧了薛延陀大军的咽喉,此时的薛延陀大军已经是无处可逃了。

乱了,全乱了!西凉铁骑已经杀到了跟前,薛延陀中军还乱哄哄地没个整形,即便是上了马背的骑兵都不多,就更别说啥阵型了,被西凉铁骑这么一冲,整个中军完全崩溃了,人人只顾得逃命,哪还管什么命令不命令的,只可惜身陷四面合围的薛延陀大军又哪有路可逃,左右不过是在原地瞎窜罢了。后军这一乱不打紧,前头正在苦战中的狼营一见之下,也顿时乱了起来,有的打算继续向前冲杀,有的想要回身去救大度设,乱得不成样子,立时被唐军骑兵抓住机会,打得个落花流水,溃不成军。

“投降者免死,不降者杀无赦!”眼瞅着胜算在握,李绩严肃的脸上露出了一丝的笑容,挥了下手,示意全军同时发动攻击,十数万早已等得不耐烦的唐军将士立马怒吼着冲了过去,如同潮水般将薛延陀的乱军冲得个七零八落,走投无路的薛延陀将士再也没了抵抗的决心,除了少数负隅顽抗的死硬分子之外,大多数将士一见到唐军冲了过来便纷纷丢下武器,抱头跪地,举手投降了。

嗯?不好!大度设小儿要逃了!始终在注意大度设一举一动的李贞眼睛尖着呢,眼瞅着大度设的帅旗在一群拼死杀回来的狼营将士的护卫之下,正在向侧后方冲去,那儿正是西凉骑军与北面唐军的结合部,兵力本就单薄,此时战场已乱,那儿便成了个不大的缺口,一见大度设要溜,李贞顿时心头大急,一摆手中的亮银枪,对着李绩道:“大帅,末将请命去擒大度设小儿。”话音一落,便打算要冲向战场,可惜李绩这回却没再给李贞这个机会,冷着声道:“殿下留步!”

搞啥子哦,人都要逃了,再不追可就追不上了!李贞又气又急,可又不敢当场违抗军令,脸色顿时难看了起来,眉头一皱,正待发问,李绩瞄了眼李贞,淡淡地说道:“由他去好了,此系圣意。”话一说完,便不再理会李贞,自顾自地看着渐渐平息下来的战场,眼角掠过一丝古怪的神色。

圣意?妈的,这话是怎个说头,咱家老爷子玩的是啥把戏,没理由啊,难不成老爷子能掐会算,知道一定能生擒大度设?该死,李绩这老头子究竟说的是不是真的?李贞心中虽有火,可毕竟城府深,并不曾就此发作,眼瞅着李绩不愿说叨此事,也就懒得多问,只是默默地思索着其中的奥妙何在……

第72章 来了个毛遂(上)

随着诺真水之战的结束,一场惨烈的边关大战以来犯的薛延陀大军惨败而告终……来犯的二十余万薛延陀大军除其主帅大度设在唐军的有意纵容之下率百余士兵逃脱之外,全军尽墨,整场战事中薛延陀军死四万余,被俘十七万出头,而唐军前后一共折损才不过万余人,若是不算头前朔州、开阳二城被攻破时死难的那五、六千唐军,自李贞出关开始到全歼薛延陀军,拢共算起来也就只死伤了四千出头,如此战果虽谈不上啥子空前绝后,可绝对能称得上辉煌,这其中最大的功劳自然是归到了李贞的头上。

功劳不功劳的,李贞倒是不怎么在意,李贞要的其实就是个认同罢了……军队是个讲求功绩的地儿,没军功在手,任你是亲王也好、名门之后也罢,屁事不顶,这回算是好了,名也有了,心腹手下也不算少,山头算是立起来了,虽说势力还弱得很,可好歹算是有了些班底不是?至于往后的发展那就往后再议也罢,反正李贞这会儿“将星”的名头算是坐实了,在一帮子军中将领间也能说得上话了,再也不是啥某某人之弟子这一类没名堂的东东,倒是蛮值得庆贺一把的,这不,大军才撤回朔州,李贞便忙乎上了,奏章、保本雪片般递了上去,全是为自己手下那帮子心腹请功邀赏的折子,忙是忙了些,可心情却爽得很。

诺真水一战唐军虽是大获全胜,将薛延陀举国兵力歼灭了近半,怎奈天时已近隆冬,天寒地冻地,这等时分着事不是征战的大好时机,唐军并无继续征讨的相应准备,只能是撤回了朔州,就在朔州城内驻扎了下来,除将战况禀报于朝廷之外,却也无甚事情可做,十余万大军就这么闲着了,至于明年是否要继续征讨薛延陀那就得看朝议的结果了罢。

说实话,战或是不战地,李贞已经不怎么去关心了,无他,就算再战的话,对于李贞而言不过是锦上添花罢了,现如今抓住手里头那些心腹才是要紧的事儿……虽说劫后的朔州物资匮乏,不过这难不倒李贞,这不,李贞人都还没到朔州呢,便早已派人去通知“燕记商号”从关内加急送来不少猪、羊、美酒之类的犒赏,呵,李贞才刚一到朔州,东西就全到齐了,接连数日,满军营里飘荡的都是燕记的美酒“得胜归”那浓浓的香气,全军上下个个乐呵得不行,没少夸李贞够意思。

酒是美酒,李贞的酒量也好,可架不住一群厮杀汉们整日价地敬酒,只不过才熬了两天而已,李贞便有些子对付不住了,找了个借口溜之大吉,往“燕记商号”购置下来的庄园一躲,死活不肯再往军营里钻,按李贞的话来说,这叫避避风头,左右过上个两、三天的,军营里的酒也该到了停下来的时候,到那时再去扫个尾也就是了。

雁园,“燕记商号”在朔州的产业之一,虽说头前薛延陀大军破城之际在朔州城内没少烧杀掳掠,可却并未动“燕记商号”的产业,倒不是看在李贞这个后台的面子上,实际上是因“燕记商号”是大唐与草原各部落间交易最大的贸易商号,所有的草原部落都与“燕记商号”有联系……草原部落所需要的盐、茶、丝绸、铁等物事只能依靠那些往来于中原与草原间的商人带来,离了这些商人,草原部落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立马就得陷入困顿,故此,草原部落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去动那些商人的,这便是“燕记商号”在朔州的产业未曾遭到洗劫的根由所在。

雁园其实并不算大,也就是个占地百余亩的三进院子罢了,家具、陈设也很一般,唯一能令李贞看得上眼的其实也就只有“安静”二字罢了。连续征战了近半个月的李贞早已累得够呛,一躲进了雁园,立马大睡了一整天,足足十二个时辰不曾起床,算是将前些日子未曾睡的觉都补回来了,倒也惬意得很,可惜这等爽利的日子却短暂得很,这不,一大早地,李贞才刚起了床,正梳洗更衣,打算美美地用一下早膳,就见雁园的管事老刘头急匆匆地走了进来,说是有客上门,还是在门外雪地里站了一宿的,问李贞见还是不见。

嗯?李隆?没听说过,竟然在雪地里站了一宿,搞什么鬼?唔,这手楷书还真不赖,颇有虞世南的韵味在,有点意思!李贞将管家递过来的名刺翻来覆去地看了几遍,愣是没想起来这个李隆是怎个来头,略一沉吟道:“刘管事,此人上门投刺,尔为何不请其改日再来?”

一听李贞这话里隐隐有责怪之意,刘管事老脸一红,紧赶着答道:“王爷,小的着实说了几次,可那人不听,请他到门房歇息,他也不理,只是一味地站在雪地里,天晓得一夜的大雪怎地就冻不坏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