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页

大唐采用的是府兵制,全国分置634个折冲府,每府有兵800……1200,府兵除出征与轮流卫戍外,其余时间均居家种田;农隙时,由折冲都尉统率教习攻战之术。于中央则设十六卫以统御天下兵马,即左右卫、左右骁骑卫、左右武卫、左右威卫、左右领军卫、左右金吾卫、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除监门卫与千牛卫外,其它十二卫都分领诸军府到长安上番宿卫的府兵,这十六卫都在皇宫之南,故称南衙军,是为国家军队,与北衙之皇帝私军羽林军相对应,各卫均设大将军一人、将军二人,下属有长史、参军、中郎将、郎将、兵曹、骑曹等。中央另设有兵部,行调兵之责。

府兵制的实质是兵权制衡……各卫有领兵权却既无调兵之权,也无练兵之宜,折冲府有练兵之权责,却无用兵、调兵之权限,兵部有调兵权手中却无兵可用,唯有皇帝的圣旨才能将三者合一,才能令大军出征,这种制衡方式粗看起来不错,既能制衡各方,不至于一方独大,又能在要用兵之时有兵可用,然而,实际上府兵制有一个很大的隐患在……练兵的不管用兵,用兵的不去练兵,这就导致了兵不识将,将不知兵的局面,若不是大唐刚立,无论各卫将军还是折冲府之官全都是百战出来的强将的话,大唐的军事早就殆矣,即便如此,一个很不好的苗头已经出现了……老将一大把,新秀无一人。

大唐立国至今,可以充当统帅的老将有的是,李靖、李绩、程知节、苏定方、侯君集等等衮衮诸公,任何一个都可以充当大军之主帅,可能充当先锋之角色的猛将却一个都没有,道理很简单:一起子老将们虽说年岁已高,可依旧壮硕,挂帅出征还是能胜任的,可要他们去冲锋陷阵只怕就有些子勉为其难了,再者,这帮老爷子个个都是位高权重之辈,哪还能在去屈就一个小小的先锋官之角色,故此,本次大阅兵除了是为了向外番展示大唐之强大军威外,更主要的就是为了选拔此次出征的先锋官人选,这也是无奈之举罢。

“陛下,各军操演已毕,可否开始先锋之争,请陛下明示。”各军操演已毕,李绩大步走到端坐在龙椅上的李世民,高声请示道。

“好,开始罢。”李世民依旧沉浸在头前诸军军演的精彩之中,气色极佳,一见李绩前来请示,想也不想地便挥手同意了。

随着李绩的令旗挥动,各军中号角之声再次响起,二、三十名青年将军各自纵马从本队中冲将出来,汇集到了点将台之下,人人手举长枪向高台之上的李世民躬身行过军礼,待得李绩挥动令旗,第一轮比试便正式拉开了序幕。

有唐一代最重骑射,无论是王公贵族,还是世家子弟,无不精于此道,便是那些饱学的大儒也能上得马,开得功,至于军中将士那就更不肖说了,人人都是此道之好手,这第一场的比试便是骑射之能……分成八十步、一百二十步,一百五十步三个靶位,每个靶位射一箭,唯有三箭全中红心者方可入选第二轮。

还别说,这群从南衙诸军中选拔而出的青年将官个个都是好手,一轮比试下来,竟然有十五人三箭皆中红心,便是被淘汰的那些个将官也都是三箭齐中靶子,只不过其中有一、两箭偏出了红心罢了,入选者中最为出色的共有四人……左金吾卫中郎将侯国忠(侯君集之长子)、右骁骑卫郎将秦怀玉(已故胡国公秦琼之子)、右金吾卫骑曹何龙、左武卫骑曹梁振武,此四人不但三箭全中红心,而且力透靶心,殊为难得之将才。诸将精彩的表演,令各军将士喝彩声、叫好声响成了一片,即便是李世民也看得开心不已,脸上的笑容格外的灿烂。

机会来了,奶奶的,成不成就看这一回了!待得诸将试射已毕,趁着李绩还没宣布下一轮比试开始之际,始终默默站在一旁的李贞深吸了一口气,大步从王公队列中走了出来,径自来到李世民的座前,一头跪倒在地,高声道:“启禀父皇,儿臣自幼颇习弓马,也愿上场一试身手,请父皇恩准。”

李贞此话一出,满场皆惊,高台之上,众人的目光全都集中在了李贞的身上,李世民先是愣了一下,紧接着皱起了眉头,默默地看着李贞好一阵子,却始终没有开口说话……

第40章 校场扬威(上)

李贞会武,这是尽人皆知的事儿,可满大唐见识过李贞武艺的却没几个,反倒是关于李贞之武艺的传说却有着十数个不同的版本,有说李贞武艺冠绝天下的,也有说李贞不过是浪得虚名罢了的,纷纷纭纭,但却从不见李贞出面分说或是展露一下身手,即便是李世民也没亲眼见过李贞施展武艺,无他,往日里,无论是马球赛还是田猎,李贞总是充当看客,还是最安静的那种,除了面带微笑外,连话都很少说,当然,李贞武艺有多高李世民心里头还是多少有个数的……一代战将秦琼临终前就曾给李世民留下遗言:越王大才,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若是往日,李世民倒是很想看看李贞的武艺究竟高到何种程度的,可现如今是选拔出征大军先锋官的时辰,在这个节骨眼上李贞提出要一展身手,李世民却不得不多想一些了,倒不是担心李贞武艺不行,丢了天家的脸面,甚或也不是担心李贞背地里捣鬼,而是担心兵危凶险,李贞若是真儿个地挂印出征,万一有个闪失,那乐子可就大了不是?

李贞素性沉稳,打小了起就不喜多言,可办起差使来却是牢靠得很,也从来不求任何的回报,这一条甚得李世民的欢心,这当口上冷不丁地提出了要上场比试的要求,着实令李世民不好开口拒绝的,沉默了片刻之后,李世民挥了下手,笑着道:“朕准了,更衣去罢。”

哈哈,成了!李贞心里头可是得意透了,说实话,就算不是为了拉山头自保,李贞也很是向往那热血沸腾的沙场的,只可惜以前年纪小,只能眼巴巴地看着别人建功立业,这回总算是让李贞逮着了机会,不好生表现一下更待何时?

“是,父皇,儿臣尊旨!”李贞心里头虽得意,可脸上却沉稳依旧,恭敬地磕了个头,起了身,缓步走下高台,径直往自个儿的侍卫群中走去,脚步虽沉稳依旧,可比往日里稍快的步伐却泄露了李贞心中的激动之意。一起子早已等候多时的侍卫们一见到李贞赶到,立刻蜂拥而上,侍候着李贞更衣披甲,拉马执镫,好一通子忙乎,总算是将李贞送上了马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