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页

千宋[校对版] 虾写 2227 字 2023-03-15

赵玉回复公文,表示同意给予欧阳东京三万禁军的调动权,同时也顺应众议,给予欧阳监国之权。另外也写了几封信给反对党,鼓励他们抓欧阳的小辫子。

……

朱达虽然不是什么名将,但不可否认还是比较优秀的将领,经历过很多的战斗。慕容默战斗经验很丰富,由于其原本是西北军道的人,所以对游牧民族在高山作战特点比较了解。

欧阳在朝议上得到多数的信任票,支持对羌族开战后,就给予枢密院出兵权利,点朱达和慕容默为将,枢密院将负责这三万人的战略目的达成。至于怎么指挥军队,怎么打仗,欧阳倒是想干涉,但却被吴敏制止。吴敏认为打仗欧阳是外行,而且身处千里之外,指手画脚有纸上谈兵之嫌。欧阳接受了这个批评。

朱达还没离京,清议大夫的朝议制度就摆到了所有人面前。把朝议形式用文字规定下来,执政人和反对派别之间的关系等等。文中最重要一点就是,大理寺和御史台将独立出来成为监督机构。比如有人抓了欧阳痛脚,可以上告大理寺,认为欧阳没资格再执政。而后大理寺就和御史台出面调查,一旦确认欧阳违反了朝议制度就可以强制让欧阳下台,如果欧阳是其他方面问题,御史台只能上报提议重新选举。

朱达出发了,带领三万武装到牙齿的东京禁军。欧阳就是鹰派的代表,他对游牧民族还有边族喜欢采取分割同化的办法。欧阳不容许他们形成聚集区,拥有自己的语言。这点吴敏是赞成的,但李纲是反对的,而和欧阳一起执政的白时中对欧阳这样想法也持反对意见。不过因为政治需要,白时中支持欧阳,吴敏反对欧阳。吴敏和李纲都在等欧阳的政策出现大问题,最后把其拉下马来。比如朱达打败了,比如其他边族恐慌而起,都是能让欧阳下台的可能。

李纲对权利欲望不大,但是却很反对欧阳对边族政策。为了改变这一切,他也只能夺回权利后改变政策。这和皇帝打交道不同,你有可能用道理或者是万言书去感动皇帝,扭转皇帝的政策。李纲知道自己根本不可能说服欧阳,因为欧阳采取的政策是其执政内部有统一认识的。如果欧阳乱来,欧阳很可能会被自己人轰下台来。

这个制度不是说起就起的,这是赵玉已经打算很久的一个构想。不过原先代表人物中并没有欧阳就是。赵玉认为欧阳不是云游,就是被自己法办,几乎不可能去朝堂。欧阳本身对当官,特别是复杂局面的朝会是没有兴趣的,不过却被赵玉的改革计划吸引。

第284章 政治和利益

改革其实每朝每代都有,只不过动作大小区别而已。当从宰相这职位来说,也经过了各种风雨飘摇,到现在还没有把其真正权利确定下来。战国的宰相是军务和政务两手抓。秦朝时候觉宰相权利大,于是出了左右相来让他们互相制约……除了宰相,征兵或者募兵、按丁收税或者是按地收税等等问题各朝都不相同。王安石的变法遭遇很大抵触,最主要问题是他的改革是触犯地主们的利益,牺牲地方的权利和利益,富强朝廷。

欧阳的政治改革则没有本质触犯士族们的利益,大家都有自己一个代表团体,有本事你就来抢位置。即使士族不上位,上位者也要考虑到士族们的意见。所以这场政治改革风波,并没有实质的触动任何一方的利益。比欧阳预想的要顺利得多。

谁都得利,那到底谁做出了牺牲呢?很多人认为是赵玉代表的皇帝。但事实上赵玉并没有损失权利。主要权利还在她手上。至于琐事,赵玉也不是一个喜欢听唠叨小事的人。这政策还保证了将来的皇帝会脱离矛盾的焦点。如果非说赵玉有牺牲,就是牺牲了不大不小政务的裁决权。

这点权利对皇帝来说没有什么了不起,但是对大臣们来说,就是非常关注的。他们关注这些事,甚至超过了对边疆的关注。以前这些事都是熟悉业务的臣子上公文,皇帝看谁有道理就按谁道理拍板。现在反过来,皇帝不管了,大家一起讨论。比如欧阳提出的,增加大米零售价格,刺激农民生产积极性,就受到了所有人广泛的认同。但欧阳提出的修改茶叶法,就有很多人有不同意见,欧阳的理由无法说服他们,反对人氏也举出修改茶叶法后负面的影响。

……

在太学的清议厅成为东京变化最大的地方。不仅有太学生还有官员在这里阐述自己对事情的观点。比如有人提议,增加税收,多收入者多交税,原因是有钱人的钱太多。也有人提议减少外流而来白银和黄金的税收,刺激大家海外淘金。还有什么下放卖盐权到州里各种提议。

而让大家跌破眼镜的是,欧阳上任不到半个月,迫于压力,引咎辞去监国身份。原因就是吏部一份表章。上面历数了吏部这些年来给欧阳开的‘罚单’。主要就是不结婚不生小鬼两大罪名。还有是宗泽很多年前对阳平一份调查报告,报告指出欧阳存在贪污的嫌疑。另外一份几年前御史台公文指出,欧阳私生活非常不的检点。李纲拿了这几样东西要求欧阳解释,并且说欧阳虽然是大宋栋梁,但是生活方面劣迹斑斑。这样人不能担任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