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页

千宋[校对版] 虾写 2143 字 2023-03-15

“不可能。”叔叔坚决道:“我大嫂不是那样的人。”

“可是据我们调查,在她死的三个月之前,她去买过砒霜,还一路对人说,儿媳妇不好,她要死给她看。”

叔叔道:“那是想让郑一好好教训下他婆娘。”

“也就是说,郑氏在土地被并之前,确实是有过想自杀的行为,是吗?”

叔叔叹气点头:“是!”

刘浪抬头道:“大人,不仅儿媳之事。左邻右舍都知道,郑氏脾气不好,一次耕牛借不到,就跑到族长家闹。被赶了出来后,就要在族长家门寻死。后来族长没办法,才把耕牛先给她家用。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郑氏的死不全是张俊的过错。”

郑氏名声不好,一哭二闹三上吊在郑村都使用过,甚至为了点芝麻的事,都要在别人家哭闹。刘浪提供了很多画押人证证明了这点。这是提刑卷宗内所没有的。大理寺卿显然同意刘浪的说法,有可能是张俊,也有可能不是张俊导致郑氏间接死亡。

……

第二死者,刘浪提出了无责任论。郑一是因为认为自己投告无门而死,并非张俊责任。刘浪提供很了很多证据,他居住的客栈伙计可以证明郑一话语和情绪很颓废。特别是知道李纲劝告他暂时不告后,精神就垮了。投诉无门,不了解事实就妄下判断,是导致他死亡的真正原因。

刘浪道:“张俊将军深负密职重任,而如此军国大事李相自然不敢明言,那不是一个人,而是三万禁军兄弟的生死。李相身为宰相,不仅到君前请命,而且还百忙之中特意去安抚郑一,赠金银,允诺李纲一日不死,此案终究有再审之时。但郑一执著钻牛角尖。他认为官官相卫,没有一个说理的地方。为表达不满,最后在李相门前上吊。大家要看到这点,他在李相门口上吊,而不是在开封府前上吊。说明他不仅不感激李相做的,而且还对李相很不满,此人忘恩负义。”

大理寺卿摇头:“郑一是因为郑氏的死无法伸张,并非……”

“大人说的好。”刘浪道:“郑一是因为郑氏的死而死。但我们先前就证明,郑氏的死有可能是张俊的责任,也有可能不是。所以郑一是否张俊间接害死,只要弄清楚郑氏是不是张俊间接害死就可以了,是这样吗大人?”

陪审几人听了都感觉有道理,如果郑氏之死和张俊没关系,那郑一就是诬告,和张俊自然就更没关系。大理寺卿点头:“是这样!”

“死者已死,我们猜不到她心里是怎么想的。”刘浪道:“但我有证据证明,郑氏死前一天,和儿媳有激烈的争吵。在同一天,郑氏因为孙子被人打了,和人吵架,被人反打了一巴掌。也在同一天,郑一丢了帮郑氏买药的二十文钱。也是同一天……所以郑氏的死就有五个可能。如果把郑氏的死全推给张俊,我觉非常不公平。大人知道很多人自杀,都是一时想不开。如果救活后,一般都不会因为同一个问题再去自杀。”

“恩!”农村妇女里自杀的人还是比较普遍的。一方面是家庭暴力,还一方面是地位低下,生活窘迫。即使到了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农村妇女喝农药自杀事件也是屡见不鲜,有的理由还说得过去,有的根本就是性子火暴,动不动就玩命,起因就因为芝麻绿豆的事,甚至是一句话。

大理寺卿还是比较精明的,他说:“也许有多种可能,但是失去田地这个原因肯定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