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页

千宋[校对版] 虾写 1580 字 2023-03-15

连宰相都骂,欧阳问:“杂毛,什么情况?”

“情况,你们快再换相了。”

原来十天前,张俊还没出发的时候,李纲接到了个烫手的芋头。是张俊河北兼并土地的受害者,此人本来也不敢和官打交道,但是田产被归到禁军,而后又划到张俊自己名下,他妈的自杀而死。此人于是找了当地的商人表叔。表叔很生气,对河北阳平商业协会议席成员说了情况。由于张俊此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并且还闹出人命,议席成员立刻拿出重金,一定要告倒张俊。

有钱人一出手就不一样,除了到开封府越级告状外,还投递状纸到相府。开封府尹和张俊有点矛盾,于是假意公正请李纲裁决,还说毕竟是皇上钦点的主将。李纲接到这张状纸也非常为难。按照以前规矩,如果事情闹到东京,一般会补地给闹事的,平息此事。但又出了人命就得另外算。

于是李纲不顾太虚子的劝阻,上表赵玉说,张俊品德有问题,带兵必然也带不好兵,要求裁撤其主将一职。赵玉倒是很耐心和李纲说道理,说目前正是用人之际什么的,李纲也点头离开。本以为此事就这么完了,但是让谁都没想到,那个上京告状的孝子听说李纲也不愿意出头,于是当夜就吊死在李纲门前大树下。

一些忠直的大臣和太学生非常不满,在朝廷上历数李纲的不是。而李纲为了这事忙碌安抚解释,心情烦躁,结果按照计划本要跟随在张俊后走的卖给辽的一批重炮、弹药、军粮竟然延迟了四天没有批示。最后匆忙上路后,遇见了秦河春季汛期,河水暴涨等几个原因相加延误了时间。张俊军队又不知情,造成了张俊‘反水’后无法抢夺这批物资。而张俊三万人平均每人就五枚甩手炮,比周边部队的辽人还少,附近又有近十万的辽军。这个疏忽导致了张俊部队陷入了绝境。

原先计划是,张俊部等物资过涤河,准备朝西南方向去时候,一万兵马抢夺物资。另外两万兵马立刻占据莱州布置防御。如果没有这批物资,拿下莱州也没有重武器防守。游戈附近的杭州舰队带的可不是物资,而都是禁军。

出了这么大纰漏,赵玉非常生气。质问李纲知道不知道何事为重何事为次。李纲没有否认,自己那时候因为要派人通知死者家属,还要不能说真相的劝告太学生和大臣,还得忙碌每天的政务公文,确实忘记了自己负责监督的那批物资。

如果欧阳是皇帝一定会原谅李纲。李纲非常繁忙。每天三省六部的公文要过目,地方官员表章要整理,还要应召到皇宫。这就算了,现在打仗时期,很多调集物资属于兵部的事,赵玉就推给了李纲。毕竟李纲就是因为熟悉军务后勤而当上宰相的。事实上,李纲确实加速了物资运输,让厢军的劳力得到最小的浪费。几个战略的突然重大变化的转移也被李纲迅速的调配到位李纲很清楚,一百个厢军的劳动能力,运输地形还有各地物资的情况。但……

欧阳听完道:“杂毛,按我看李相是不会犯这么低级的错误,可能是中书省政事堂(宰相部门的办公地点)有人看李相不太顺眼搞的事。”

“为什么这么说?”

“那么一大批物资就地停留几天,而押运的人没有任何情绪或者催促,很有可能是有人和他们说了什么。”欧阳想想后道:“也可能李相批示了,但是中途丢失,没有送到货队手上。”

太虚子点头:“后者可能很大。李大人有个习惯,当天公文不看完,是不睡觉的。这半个月下来,只有三天回府休息。”

欧阳叹道:“看来李相真是很遭人恨,有人敢借这事来开刀。也是巧,偏偏多了桩张俊吞田的事,皇上不可能不会猜想,李纲这性子的人会因为忠直而荒废了一些政务。”

太虚子道:“喂别说风凉话。好歹李大人对我有知遇之恩。”

“其实很简单啊!让杭州舰队运物资到莱州就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