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页

千宋[校对版] 虾写 1437 字 2023-03-15

第二天中午,惠兰找到了在家无所事事的欧阳,把王黼和李邦彦的资料交给欧阳。欧阳看了一些有些不满意,提笔删除了一部分道:“张玄明密奏皇帝,基本就是从这边抄的。将来这份东西有可能泄露出去,所以不能有我们皇家报的任何影子。”

“恩,我没想那么多。”惠兰有些歉意道:“今天早上刚收到两个消息,第一个是王黼和十几位大臣联合推荐李邦彦为右相。”

“哈!这倒是有点意思。”王黼和李邦彦虽然都拜蔡京为老大,但是两人私下关系很差。大宋朝廷中奸臣乱舞,除了赵玉篡位死的梁师成,还有那个倒霉的杨戬之外,另外有被欧阳陷害贬官的张邦昌,这人和王李二人虽然都是朝廷实权老派的代表。但是私下互相都很不待见。欧阳问:“李纲一向讨厌这几个弄权的人,如果上台,这些人不会有好果子吃,看来是抱团取火了。推举结果怎么样?”

“皇上让百官自己议议,并且说左相主国家政事,不能空缺太久,让百官尽快各自上表。”惠兰道:“大人,如果这时候把王黼和李邦彦都放出去,恐怕皇上有所顾忌不敢下手。”

欧阳问:“为什么这么说?”

“大家都知道李纲是皇上借大人手推举的。而半路杀出有十几名大臣保举的李邦彦。这时候皇上要治他们罪,恐怕有人会有意见。”惠兰道:“我的意思是只上表王黼。一旦王黼倒霉,支持李邦彦的人自然就少了。而大部分朝臣是不会和皇上对着干,这样就能水到渠成,既办了王黼让皇上在蔡京事情上赚回面子,又能顺便帮皇上把李纲推上去。再说李纲本人忠直,如果此人上了相位,李邦彦迟早跑不掉。”

欧阳点头:“政治斗争你在行,就按你说的办吧!刚你说两件事,还有一件事呢?”

“还有一件事,是御史台接举报,说大人私吞税款,以公肥私。并且把所得赃款兑换白银,借东南商业协会外来白银之手变成正当商业收入。因为大人而被贬为御史侍郎的张邦昌在朝上说,虽然匿名举报不可信,但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他希望能派出御史和户部清查大人的账目,以示大人清廉,那谣言自然就不攻自破。”

“竟然是匿名。”在御史衙门中,有专门这样的窗口,类似现在的举报箱,是太祖时期的定制。三省六部二十四司中,御史台是独立只向皇帝负责的机构,他们职责是监督百官,对皇帝不恰当不合适的言语行为进行纠正。李纲就曾经是御史台的谏官,可惜宋徽宗气量比宋太祖要小,说话不爱听,一不高兴就把李纲给贬了。不过匿名信举报一般不会被调查,按照当时的环境,藏头露尾的本身就不是什么好东西。

惠兰点头道:“皇上说,朗朗乾坤,敢举报官员,却不敢留下名字。此事必然是无中生有。”

可惜了,这个陷阱本是留给急功急利的幕后小人。没想到人家宁可告不了自己也不露面。欧阳道:“如果没其他事,你先去忙吧!”

……

相位之争是朝廷大事,李纲虽然和欧阳关系还可以,但本人既不是新派也不是旧派,不仅能干,而且处事公正。在百官上表中,大部分人表示李纲是最合适人选。而王黼等人立刻翻旧账,将政和五年议论朝政过失,被罢官职。宣和元年,因为请太上皇注意内忧外患,又被贬这些事拉上来说,说李纲目无父君,如果为相,恐怕将来成为权相。

第223章 似真似假

而就在这个时候,御史台弹劾王黼十大罪状。这种围绕相位展开的连续的政治风波一直在持续。直到一天早朝,赵玉终于是发表了自己看法。李纲接任相位乃是众望所归,当朝颁旨让人送到西北军道,让李纲回东京接任。至于王黼交开封府查办,三堂会审。皇帝的能量就是大,大家猜疑了这么多天就几句话搞定。不管服气不服气,反正事情就这么定了。

相位有着落了,欧阳这边派出去的人也有着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