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页

千宋[校对版] 虾写 1578 字 2023-03-15

“既然结果这样,那就这么定了。”赵玉道:“吏部跟随办理。”

九公公道:“有事奏来,无事退朝。”连续喊了三编,见大家只私语而不公开说,于是喝道:“退朝。”不可否认,九公公这破锣般的嗓门还是很大的。

赵玉先行离开,而后百官退朝,欧阳本想离开,但眼角看见还低头发呆的蔡京,于是收了脚步。等大家都出门后,欧阳走到蔡京身边拱手道:“蔡相,下朝了!”

“人心不古。”蔡京摇头:“变了变了。”

欧阳安慰:“是世道变了一些。”

蔡京苦笑:“你久任地方官,却是不知里面玄机。他们不是投票是否赞成反对军士们非仕而官与否,而是在投票看是不是让我下台。”

“……”欧阳一愣,他还真不知道还有这层原因。原来那四十一票并不全是同意朝政,而是有人趁无记名投票来表达对蔡京的不满。难怪票数比预计高出一倍。那赵玉显然也是知道的,难怪她毫不犹豫的同意投票表决,就是想看看朝臣们对文官之首蔡京的看法。别人看不见投票,但她可是看得清楚,每人投什么票,她心里都有数。凭借这次投票赵玉进一步把握大臣们的心态,对赵玉来说未尝不是一个胜利。

欧阳还明白了,为什么一直坚持非仕不官,对科举看重的蔡京几天前根本不发表意见。直到刑部尚书上门,才有点雄心想看看自己影响力。现实是残酷的,蔡京因为自己的领头,反倒丢失了大量的反对票。而四十张反对票中有多少人是看自己面子给的呢?

一场投票表明目前朝廷的政治格局。对外战事连胜,使得抑武重文之策被抑制,而文官之首蔡京当了替罪羔羊。赵玉这么多年来实行多次大型军事计划,蔡京都表示赞同和配合,所以流失了大量文官的对其支持。蔡京早就感觉到这点,否则也不会想告老还乡。赵玉显然也明白,但却坚持让蔡京继续担任相位,自然有另外一番打算。

赵玉自从上台后,比以前更注重地方官。几个有能力的朝臣都被派到地方为官。最典型就是李纲、曾布。曾布现在是河北东路节度使,虽然其是老好人,但细心谨慎。在那位置相当合适。而李纲就不用说了,声望之高已经是地方官之首。臣子对皇帝政策不满意,身为宰相不反应臣子意见,反而是说服臣子自愿帮皇帝背黑锅,所以有这样的投票结果,一点都不奇怪。

“欧大人,陛下宣大人觐见。”九公公从侧门过来。

“恩,蔡相保重。恩……”

九公公明白道:“咱家会派人送蔡相回去。”九公公看多了沉浮,哪有不明白蔡京虽然还在相位,但已经脱离了权利场,最后一点希望也伴随这次投票消失。

……

赵玉在花园中散步,四名宫女跟随,内卫在其活动区域内布置人手。在中心亭赵玉接见了欧阳,第一句话就是:“你认为谁可接左相之职?”宋唐虽然都有内阁或者殿阁之称,但真正意义是到了明永乐时候才建立起内阁机制。宋朝内阁有点象皇帝的秘书性质。

话说宰相全名叫: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是百官首脑。在左右相中以左相为尊,比如吏部这个组织部的人事调动是要经过左相审阅的,还有兵部采购等等,相当于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首脑。此职权利甚大,赵玉上任后对左相的权利有所削弱,但也仍旧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及人臣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