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页

千宋[校对版] 虾写 1695 字 2023-03-15

“恩!”扩张计划已经实行了第一步,在周围四州建立了印刷站。如唐州在收到阳平快递报纸后,必须第二天复印出来,要求三天之内供应到唐州县一级。唐州在寿州的西面,必须三天之内投递到西面的第一个州均州,而内容则增加唐州部分。暂时就只能投递如此,等记者培训出来将在均州开设记者站和印刷厂,而后四路齐飞,将大宋所有疆土全部覆盖。虽然开销增加,但是报纸的销量也增加。如唐州扩张,欧阳只要付出一个印刷厂和记者站的开销就能吃掉唐州的需求。而看原来,阳平总站负责着周边派驻记者、投递、印刷的所有花消。无形之中,将采访记者的付出分担到了其他地方,相当于成本减低,而销售量增加。宋有五千万人,却只有一家报社,如果识字率达到三成,欧阳就赚死了。

扩张还有一好处,如媒体一说的是品牌,二是人力资源。一旦全国形成网络,那时候皇帝即使想收回皇家报,恐怕也要掂量掂量影响。毕竟封建主们不可能为记者这样当皇差无品人开出高报酬。另外一点,这是一种自我的价值,李逸风为什么那么拼命?钱的原因只是一部分,记者们的社会认同感的荣誉是欧阳培训的,欧阳也让他们知道他们和老百姓、官员们有什么区别。记者的道德高低直接影响到舆论可信程度和报纸销售量的。

虽然有不少好稿,但欧阳都暂且扣下。目前报纸还在萌芽阶段,不能过于敏感,如同早期的央视焦点访谈让几乎所有当官都恐惧而被封杀一样,在封建社会被封杀更只是一句话的事情。在中国,说良心话的人有,但一般都是在最底层。

第134章 三面埋伏

欧阳掌握的两大工具,第一是武器,这是对外的利器。第二是报纸,这是对内的利器。这两样目前都给统治阶级很大的好处,但迟早会有有识之士上书提醒,所以必须保护这弱小的火苗。欧阳不求自己能改变体制,但求能留下点资本种子。最少让中国不用再过一千年才进入资本社会,因为那代价实在太大了。要留种子,就要保护,不能零打零散,要凝聚起力量。钱庄破产一事有人还在惦记着,只不过而今大家目光都被欧阳拉扯来拉扯去,没有人去细心研究。而现在朝内上下都隐约知道要朝西夏用兵,更是没空去理会。

刘惠兰见欧阳出神问:“大人?想什么呢?”

“没什么!”欧阳呵呵一笑。

“妹妹啊!大人有时心思太重,还要你开解开解。”

梁红玉点头:“记得了。”

“有红玉在,其实我已经感觉好很多。”欧阳笑道:“总比那时候一群大男人,外加白莲一个男人婆,连句问寒问冷的话都没有好。”

梁红玉道:“明天我就要去帮姐姐忙了,恐怕平时是问不上。”

欧平插话:“那两个丫鬟倒也聪明伶俐,别是将来她们问上了。”

“扯淡。”欧阳白了欧平一眼:“兔子还不吃窝边草呢。”

刘惠兰哈哈一笑道:“大人,兔子不吃窝边草是因为要留着没食物时候慢慢吃。并不是兔子不想吃。”

“放心吧!”欧阳抓梁红玉的手:“我没那么多精力。”

“报!”一衙役进来:“大人,东京记者站发来消息,要你先亲自过目。来人马上要走,说等大人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