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页

凌云志异[校对版] 府天 3319 字 2023-03-15

待到章叔铭退去,风无痕方才淡淡吩咐道:“你出来吧!”只见偏殿中步出一个人影,毕恭毕敬地走到阶前跪下,正是李均达。他也没有想到皇帝会在召见章叔铭时令他在偏殿随侍,因此心头一片迷糊,待到最后皇帝派章叔铭去湖北时,他才恍过神来。尽管还是有些不解,但他心头的愤恨本就不如范衡文深重,再加上皇帝又额外开恩让他看了章叔铭的履历,因而他已是完全释了怀。换作自己,就算有人暗中扶持相助,也决计做不到章叔铭的政绩,他心中暗自存了几分钦佩。

“李均达,你在实务上远远胜于范衡文,但与章叔铭一比,却仍旧有不小的差距,朕此言可是属实?”风无痕直截了当地道,“你不用急着回答,朕此次让你作了房官,你的言行也颇为称职。论起学识来,其实你倒是三人中最为上乘者,朕有意调你为四川学政,加从四品翰林院侍讲学士衔,你可有信心为朝廷访查英才?”

李均达顿感一阵头晕目眩,虽说他这个学政不过从四品,但依照历来凌云的规矩,所谓学政乃是各部堂或是翰林院进士出身的官员充任,身份极为尊崇,在各省甚至可以和督抚平行。像他这样得圣眷的官员,一旦三年任满,再向上升迁是极容易的事。不仅如此,将来门生满天下时,这为官就要轻松得多。想到这里,他立刻叩头应承道:“如此殊遇,微臣本不敢当,但访查英才乃是微臣平生所愿,因此愿为皇上效犬马之劳!”

“唔,你就回去好好准备吧。”风无痕颔首道,“李均达,朕信得过你的人品,希望你也不要让朕失望。为官一任当造福通省学子,你牢牢记着这一点就是,万不可走了他人徇私舞弊的老路!”尽管深知李均达的秉性,但他还是不得不嘱咐几句。官场犹如染缸,能出污泥而不染的毕竟是少数,他实在不想看到一个清正的官员因为环境而堕落。

章叔铭心思复杂地坐轿回府,和岳母的期望相比,皇帝的这一道任命无疑是晴天霹雳,然而,对他而言却是一个最好的机会。作了近八年的唐家女婿,他对杜氏这个岳母实在是忌惮非常,唯恐对方在利用自己做什么干碍太大的事情。然而,他却不得不紧靠唐家这棵大树。章家自义父致休以后,已经是日渐式微,若非他能力出众,怕是在京城立不住脚跟。

此去湖北,皇帝似乎有意让他接手巡抚一职,这是一个不小的飞越。抚台和藩台虽说官阶一般,但毕竟还是有从属之别。只要他能在这三年中有所表现,说不定将来湖广总督的位子也能够轻易染指。他一边想一边露出一丝满足的笑意,和为人傀儡相比,自然是自己作主更有挑战性。若是杜氏一意逼迫,那就休怪他不客气了!

他才踏进章府大门,贴身小厮就匆匆走近禀报道:“启禀老爷,夫人刚才又犯了病,才叫大夫来瞧过,老太爷似乎很是不喜呢!”

章叔铭眉头一皱,深深叹了一口气,仕途得意又如何,妻子的心结不知他今生今世能否解开。唉,他自忖对唐见柔这个妻子体贴入微,为何还会弄到如今的局面?“天意弄人,莫过于此!”他仰天喃喃自语道。

第三十八章 外迁

豫丰二年四月初十,宰相鲍华晟奉旨至萧府查抄萧家家产。果然如群臣所料,除了萧家的祖产和御赐之物外,萧云朝的积蓄着实颇丰,光是金玉之器就多得令人眼花缭乱,甚至还有不少西夷之物,总价超过四百万两白银。不过,萧家毕竟是世家大族,因此对于这些家产,皇帝未曾置词,群臣也知机地不发一言。只有百姓望着那一队队搬箱子的士卒,口中啧啧称羡。而状告萧云朝三个儿子的状子足足在顺天府尹的案头堆了三尺高,就连刑部尚书何蔚涛也是为此不胜其扰。

案子的审理过程没有一点悬念,谁都知道,身为谋逆主犯的儿子,那三人自无幸理。而顺天府和刑部会审后的一系列罪名更是足以让他们死上数次,从草芥人命,强抢民女到大发悖语,心怀叵测,足足十几条的罪名让人看着就感到心悸。这一次萧云朝谋逆一案,出于皇帝授意,因此大理寺并未行株连之举,这才让一众攀附萧氏一党的官员松了一口气,但心中仍然忐忑。何蔚涛则是顺理成章地成了这一派的领袖人物,但行事也更加谨慎小心,唯恐触了禁忌。

至于萧重华一家却并未遭到几分扰动,先前风无痕本意的加封自是没了动静,但他的此子升迁苏州知府的吏部任命却仍然有效,故此,萧重华一边哀叹时运不济,一边想着将来可能的飞黄腾达。他很是清楚,株连九族的大罪变成了只诛萧云朝一系之人,这其中不知费了多大周折,太后萧氏的态度也是起了不小的作用。想到自己竟差点遭了身首异处的下场,他就感到心惊胆战,因而对当日柔萍许诺的事情也看淡了许多。女儿萧珑本就是庶出,横竖现在还小,等几年没动静再将她嫁了就是。

除了处置萧云朝一家以外,皇帝对于四个皇族老王爷的处置也格外严厉。宗人府宗正珉亲王风珉致亲至他们府上,庄亲王风怀起、青郡王风怀德、肃郡王风怀引这三人毫无悬念地被赐鸩酒,而理亲王风怀章却幸而逃过一劫,只是被褫夺了亲王爵位,幽禁府中。这番敲山震虎的举动顿时让一众皇族收敛了许多,当日先帝在位时,尚且没有如此严厉地处分宗族,而新君登基未久,就以谋逆罪鸩杀了三位王爷,这种狠辣的手段着实让人心惊。

未几,皇帝又下了旨意,授李均达翰林院侍讲学士衔,出其为四川学政;除章叔铭浙江布政使一职,另授其为湖北巡抚。这两道任命让有心人揣测不已,对于本就在詹事府任职的李均达,其得蒙重用乃是顺理成章,但章叔铭这从浙江调任湖北,看上去却怎么都不像是升迁。毕竟历来地方官员的升转都是优先考虑本地,而异地升职却往往有着其他考量,因此看好章叔铭前程的人并不多。多数朝官都以为年少得志的章叔铭在将来的仕途上会有波折,只有极少数的权臣才能品出其中含义。

与萧家一门的大案相比,史名荃的回京自然不会激起多少动静。尽管左晋焕和范衡文带去了皇帝的谕旨,但这位硬脖子的御史愣是在甘肃又呆了半个月,这才回到了京城待罪。他循例先是去见了兼任左都御史的鲍华晟,自然而然地便遭了一通训斥,心头自然是极度不服。史名荃自忖弹劾甘肃通省官员并未存有私心,对于朝中文武的态度,这个二愣子御史想当然地以为那是上下包庇,排挤他这个直臣,直到鲍华晟反复敲打之后,他方才有所醒悟。

“史名荃,该说的本官都对你说了,听不听自然在你。”鲍华晟已是有些不耐烦了,“当日你上书弹劾海大人,已是犯了皇上的忌讳,就应当吸取教训。你弹劾甘肃通省官员本是言官职责,并未有错,但你不知进退,用明折拜发就是最大的不智。须知如今乃是皇上登基未久之时,百废待兴,哪有功夫只注意甘肃一省之事?你倒好,递了明折也就算了,还擅自插手地方政务,搅得好好的赈灾一团乱,还要皇上派人为你收场,实在是太胡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