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页

凌云志异[校对版] 府天 3563 字 2023-03-15

海若兰和越起烟对视一眼,同时掩口笑了起来。说得也是,今天她们俩着实狐假虎威了一回,想来也觉得好笑。这番做作之后,因为海观羽的见罪带给勤郡王府的不安总算消除了不少。不过此事带给朝中的风波,仍然远未消除。

由于海观羽的罪名并未罗列在旨意之上,因此遍布朝野的海氏门生顿时炸开了锅,一时之间,蜂拥而至的奏折几乎堆满了整个上书房。几位上书房大臣焦头烂额间,却能隐隐约约察觉到其中的不妥,更有洞察先机的人料到了后头更大的风波。贺甫荣和萧云朝则是不约而同地同时告假,使得局面更加复杂。

天一将查探到的结果报给主人后便等待着预料之中的命令,他知道以主人的心性应该不会放过这大好机会。果然,随后的指令便是让他连夜拜访了数位京中要员,并和地方上的不少官员通了声气。仅仅十天之后,在海氏门生为海观羽请命的折子传得沸沸扬扬之后,各地送上的弹劾奏章顿时多了起来,罗列其上的罪名触目惊心,竟是一把将大多数海氏门下扫了进去,斩草除根的意味颇为明显。

这种近似于急功近利的行为立时引起了朝中重臣的警觉,贺甫荣和萧云朝几乎是同时派出了得力属下前去调查,至于皇帝更是立刻派出了精锐密探。然而,细细品过奏折的含义之后,那极为陌生的笔迹和熟悉的印鉴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不少官员甚至置疑起奏折的真假来。果然,这几份以明折拜发的奏折送进京城不久,那几个地方官便上书皇帝,声言奏折乃是伪折,顿时又掀起了轩然大波。

这番大张旗鼓的上书弹劾居然是伪折,牵涉的人不知有多少,正当震怒的皇帝下令详查之际,那几个官员的府中同时逃走了几个贴身下人,其中有不少都是伺候笔墨的,如此一来,就算是傻瓜都想到了其中明细。风波既然已经开始便不是那么容易压下去,终于,隶属监察院的一个御史史名荃作了真正的出头鸟,以贪赃枉法,收受贿赂,纠集党羽,祸乱朝纲的名义上书弹劾海观羽,让本就纷乱的朝局又乱上了几分。

鲍华晟几乎是立刻就得到了皇帝的旨意,自己的属下出了这么一个大乱子,他这个堂官连回避都没法子。气恼的他失去了往常的风度,差点将书桌都掀翻了。苦心孤诣地经营了监察院这么多年,好容易创出一点场面,居然被一个不知轻重的毛头小伙给砸了,他如何抑制得住心头怒火?

鲍华晟从来不知道那个不起眼的史名荃居然是如此倔犟的人,连劝说带恐吓地说了两个时辰,此人仍然固执己见,压根就不肯收回自己的弹章,甚至还指责鲍华晟身为右都御史却不守言官之道,把他气了个倒仰。如果仅是如此倒也罢了,史名荃甚至还当着其他人的面数落海观羽的罪名,把一个两朝元老说成是一个奸猾小人,只知道回避责任,这些话一出,鲍华晟便再也坐不住了。看着其他御史跃跃欲试,心有所动的样子,鲍华晟甚至有一种暴虐的冲动,想不到自己调教了许久,却依旧难以让他们看清朝中大局。可恨这些东西又万万不能随意出口,他只得干着急,最后还是连玉常替他说出了一番话。

“诸位,鲍大人知道你们的意思,不过,现在不是风闻奏事的时候,海老相爷为官多年,口碑人尽皆知,史大人贸然弹劾已是莽撞,你们就不要再掺和了。论起痛恨贪官污吏的心来,我绝对比各位更甚,但若是都依本心行事,一旦乱了朝纲,岂不是让君父为难?”他用锐利的眼光从诸人身上一一扫过,又正色道,“若是诸位的弹章为奸人所趁,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在大家履行言官职责时,不妨照着鲍大人的意思,先静观其变为好。”

这番颇有分量的话说出来,鲍华晟不禁暗自点头称赞,其他御史也不由心中惭愧,只有史名荃依然固执地仰着脖子,一副不服气的样子。鲍华晟也懒得理会这个不知轻重的家伙,略略又吩咐了几句便令他们散了,随后狠狠地瞪了史名荃一眼,这才悻悻离去。连玉常深深叹了一口气,拍了拍同僚的肩膀道:“史大人,今次你闯了大祸了,好自为之吧!”

第三十七章 高枝

朝中的风波有愈演愈烈之势,而原本受吏部之命进京述职的众多封疆大吏顿时坐不住了。虽然局势还未至风雨飘摇的态势,但看在这些有心人的眼中,万一自己的主子有个三长两短,他们的前程就全都完了。这个紧要关头又不好随意串连,因此竟是半分都动不得。

闵致远就属于这些人中的一个,风无候那里他跑了几回,但仅仅从周严的脸上,他就看出了几分不屑和厌恶,因此心知肚明自己私下拜访勤郡王府的举动被发现了。尽管风无候仍然如同往常一般满面笑容,似乎对一切都是满不在乎,闵致远却敏锐地感觉到,自己和这位皇子之间已经有了深深的隔阂,而一切的起因便是那次贸然的造访。不过他就是后悔都来不及了,一切都是师京奇搞得鬼,他一想起那张可恶的脸,就禁不住暗骂起来。如今看来,那位四皇子要登上大宝几乎是希望渺茫,如果真是如此,另投明主怕是在所难免,只是至今还未找到合适的主子而已。

不过,闵致远毕竟是聪明人,在京城攀了不少同年同乡,倒是让他认识了几个神通广大的人物,其中一个便是户部主事王广元。仅凭着三寸不烂之舌,此人竟是周旋于权贵之中,连皇子中最深居简出的宁郡王风无惜也攀上了关系,着实是个能人。打听到了这条消息之后,闵致远便对王广元格外交好,就盼着能通过他进入风无惜的班底。

王广元却也是爽快,几杯美酒下肚,便满口答应了闵致远的请托。其实他压根就没有那份本事,否则也不会多年都混在同一个位置,连一个可以攀附的主子都没有,但在面上他却对各家权贵都恭敬有加,逢年过节都是置办了各色齐全的小玩意儿,因此差事上往往能捞到些好处,只是品级却始终难以升迁。今次若是成功将闵致远介绍给风无惜,无疑能博得那位主儿的青睐,毕竟好歹也是一个从二品大员。

但真的落实起来,王广元才感到自己的位分实在太低了。即便是想见宁郡王府的总管老福一面,他都得费劲九牛二虎之力,有时就连门子都会将他拦在外头。好容易将闵致远的事稍稍露了个底,那位总管还是爱理不理的。若非他运气好,正好碰着了风无惜,恐怕事情就那么黄了。

尽管已经开府封王,但由于最近朝中连番事故,因此瑜贵妃和萧云朝都无心为他争取差事。如此一来,风无惜这个郡王怕是世间最悠闲的人了,成天不是邀集清客吟诗作对,就是接待一干皇室宗亲,旁人很少来拜访。这是因为萧云朝早就吩咐了总管老福,不许闲杂人等交接十一皇子,免得引起皇帝的猜忌。毕竟无论瑜贵妃萧氏还是萧云朝,两边集聚的班底就够风无惜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