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页

大明官途[校对版] 高月 1427 字 2023-03-15

由于大明建国后长期实行海禁国策,以至于河间府的沿海百里内皆荒无人烟,布满了大片森林,居民们都集中居住在运河沿线,所以辽东军在河间府登陆,燕军或者朝廷军队根本就无法得到消息,尽管如此,辽东军还是派出了数百支巡哨队,在数十里外进行警戒,防止他们被发现。

次日天刚亮,在一片树木密布的丘陵背后,一座延绵数里的军营出现了,一顶顶白色的帐篷仿佛雨后的蘑菇,一夜之间就出现在海边,这里离白骅湾不到两里,可以很清晰地看见停泊在港湾内的密密麻麻的大船。

经过数日的海上航行和一夜的忙碌,士兵都已经疲惫不堪,都已经睡了,军营里静悄悄的,只有巡逻队来来回巡视,山岗上也已搭起了三座高达七丈的眺望台,假设了三架大型千里眼,眺望台上的哨兵们在观察远方的情况,不时用旗语告诉军营的哨兵,一切平安无事。

李维正是半夜上岸的,他并没有睡去,此时他正在桌案前写信,旁边一名中年文士正含笑等待他的信件。

这个中年文士不是别人,秦王的前任首席幕僚邵闻达,他因为在诸王进京时在北平和辽东之间选择了辽东,因此他的间谍身份便被恼怒的燕王告发了,但邵闻达早有准备,他先赶回西安府,接了自己的妻儿后前来投奔辽东,成了李维正的属下,从去年至今,他一直在高丽负责钱粮征集,不久前被调回辽东军,为军中的行军司马,现在他要接受李维正的一项秘密任务,准备前往李景隆的军营。

李维正写完信,又盖上了自己印章,这才把信递给邵闻达道:“此事事关重大,就拜托先生了。”

邵闻达呵呵一笑道:“大人请放心,只要不是愚蠢到家的人,都应该明白此战的结局了,我有九成的把握办妥此事。”

……

第六卷 潜龙出海 第二百五十二章 山东之军

建文二年二月底。燕王出奇兵命大将张玉在容城县大败朝廷西路军吴高部,随即张玉挥师南下,一举攻占河间府,断了朝廷大军的粮路,此时的李景隆已经进退两难,他遂横下一条心,派兵四处劫掠粮食,并命大军全力压上进攻北平,四十余万大军昼夜不停地攻打北平九门,北平十万将士则在燕王世子朱高炽及大将朱能的率领下奋起抵抗,两军战况异常激烈。

这天傍晚,一辆马车在数百名巡哨士兵的押送下,来到了明军的东大营,东大营也就是盛庸交出来的十五万山东军的驻地,由大将陈晖率领。

经过八天八夜的攻城战,山东军也伤亡惨重,十五万大军损折了四万余人,令陈晖十分闷闷不乐,他已经看出来了,李景隆那边的攻城并不尽心,不仅投入兵力不足。而且一旦遇到挫折就立刻后撤,所以守城的燕军基本上把主力压到他这边来,使他损失惨重,这明显是用牺牲他的军队来保存自己的实力。

陈晖既愤愤不平,但也无可奈何,此时,天色已晚,夜战对攻城不力,陈晖遂下令收兵,准备明天天亮后再战,一队队士兵如潮水般地退下来了,他们扶着受伤的军士,疲惫不堪地回营疗伤休息,今天一天,他阵亡了三千余人,受伤者更是不计其数。

陈晖一边探望伤兵,一边心烦意乱地听着伙头营的报告,今天大营那边拨来的粮米少了四成,而且肉蛋的数量也极少,士兵们只能吃半饱了。

陈晖半天说不出话来,他心里有数,肯定是粮食不足了,想着李景隆不听劝阻,一意孤行,陈晖不由长叹一声,对左右将士道:“若盛将军在,我们怎么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

这时。一名士兵飞奔来报:“陈将军,辽东李维正派人来见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