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页

大明官途[校对版] 高月 2175 字 2023-03-15

“不去澎湖附近时不可能的,那里是渔民的传统渔场。”

曹安国叹了口气又道:“至于不出海的办法当然是有,要么强制不准渔民出海,要么就是疏导,改变他们的谋生方式,其实这些渔民打鱼也无处可卖,以前还有走私者来收鱼,换取一点点生活用品,但现在台湾岛上有军队驻扎,走私者不敢来了,渔民打来的鱼也没有销处,最后都是做成鱼干自己慢慢吃掉,或者我们军队买一点,我现在最害怕的就是他们跑到福建沿海去卖鱼,那样肯定有人被会被福建官府捉住。”

“不行!不准渔民再下海。”李维正毅然下定了决心,“强制和疏导要同时进行,我会给台湾渔民寻找到一条新的谋生之路。”

……

李维正随即命曹安国带他来到了平安造船厂,平安造船厂位于海湾的南面,规模不大,只有两个船坞,只能同时开建两艘大型海船,另外在陆地上也造一些小渔船,平安造船厂的主要造船师傅都来自琉球岛,洪武二十四年,也就是李维正出任威海卫指挥使的那一年,朱元璋答应中山国的请求,征派福建三十六姓造船世家四百余人赴琉球定居,教琉球人造船,但李维正解放琉球汉人奴隶后,这三十六姓福建造船匠也和其他汉人居住在一起,去年年末李维正下令将这三十六姓造船匠和他们家人迁移到了台湾,并成立了平安造船厂,造船厂很快便筹建完成,并在今年四月造出了第一艘军船。

陪同李维正参观造船厂的,除曹安国等一群军官外,还有一名六十岁左右的老工匠,老工匠叫做林之洋,福建漳州府人,在三十六姓福建造船匠中他的技术最高超,经验也最丰富,在明朝成立前,他家便拥有一座私人造船厂,后来大明海禁,他家的造船厂便改成了豆腐坊。

现在因为林之洋资历最深,便被任命为平安造船厂的工场长,他一边领李维正参观,一边回答他的问题道:“大人想扩大船厂完全有可能,我们三十六姓造船匠有四百余人,人人手艺高超,每个人都可以带几个徒弟,这样,造船厂就可以扩大到二三千人,按一条船用一百人建造来算,那我们船厂同时可以开工二三十艘大船,一条大船建造期三到四个月,那一年我便可以造出一百艘大船,关键是经费和材料不够,我们无法扩大规模。”

“经费你不用考虑,我会成立台湾造船署,负责供应各种造船材料,并拨付足够的钱粮,我给你半年时间扩大规模,你需要的一切条件我都会满足。”

李维正刚刚做出了决定,关掉准备在高丽开京和釜山开办的两座造船厂,整个辽东地区只留旅顺造船厂一家,而将造船基地搬到台湾,这不仅是因为热带地区的木质好,适合造船,更重要是,当他禁止台湾渔民下海捕鱼后,渔民们能有另一条谋生之路。

李维正仔细考虑过,台湾两万多渔民中,妇女和能干活的老人以及另一部分青壮参与了屯田,而下海捕鱼者约有五千余人,一千多艘渔船,禁止捕鱼后,五千多青壮将无事可干,而扩大造船基地,至少可以解决两千余名渔民的生计,至于其他人,他准备将他们全部从军,编进台湾水师中,另外成立造船署后,他将留二十艘大船在台湾,考虑开发吕宋的木材运来台湾造船。

当然,李维正还有更长远的考虑,台湾将来会担负更重大的责任,这时,有亲兵来报,“平安县知县和县丞已经赶到码头,正等候大人接见。”

曹安国知道李维正要接见地方官吏了,他正好告辞,李维正却一摆手笑道:“你和我一起到宝船去,还有几个副千户也一起去,我有重大事情对你们宣布。”

……

宝船的会议室里,七八名军方和地方的官员脸色肃穆地坐着,等待李维正宣布重大消息,平安县知县叫做刘裕,三十岁出头,他原本是辽东都司的一名文书员,前年决定台湾建县,他便被任命为第一任平安县知县,来这里已经两年了,他也由一个白胖的男子变得又黑又瘦,当李维正第一眼看到他时,几乎就认不出他了。“各位,台湾渔民禁止捕鱼的事情我就不想多说了,扩大造船厂和募兵入伍就是安排他们的生活的办法,军方可以拿出一千顷土地作为给他们补偿,可以告诉他们,禁止捕鱼只是权益之计,以后我会放开,但是无论如何,禁渔令下达后,军方要严禁任何人再下海,若再敢有违反者,可杀一儆百。”

曹安国站起身道:“大人,我是否可以暂时没收他们的渔船?”

“可以!”李维正点点头道:“这件事我就交给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