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8页

殿外四面出檐,渗金圆顶,殿顶上还缀有一颗硕大的金球,一派金碧辉煌,富丽宏伟之相,宫灯巨烛将大殿照得明亮如昼。

这时群臣已经站在了奉天殿外,不过他们并没有进殿,而是仍按品阶和职司排成班,然后不言不语,神色肃穆恭谨的站在殿外的御道上,等候皇帝临朝。

萧凡……仍旧很低调的站在群臣的最末尾。

很快,鼓乐声起,奉天殿后的华盖殿走出两列仪仗,皇帝御门,锦衣力士张五伞盖、四团扇,联翩自东西升立座后左右;内使二人,一执伞盖,立座上,一执武备,杂二扇,立座后正中。

皇帝先入殿,安座后,再鸣鞭,鸿胪寺官员唱群臣之名入班,左右两班齐进御道,再排班。此时文官北向西上,武官北向东上,行一拜三叩头礼,是为“大班”。公侯、驸马、伯自成一班(勋戚班),居武官班前而稍离。

群臣行礼毕,鸿胪寺官对御座宣念谢恩,见辞员数,这些人已于日前在寺具本报名,此时在庭下或午门外遥行五拜三叩头礼。

一直到现在,上朝时面圣的礼仪这才算做完了,接下来鸿胪寺官员高唱各官有事进奏,正式的早朝便开始了。

萧凡初次临朝,站在最后跟着群臣有样学样,战战兢兢的倒也不曾出纰漏。

朱元璋坐南面北,神态威严。他穿着正式的皇帝朝服,头戴翼龙冠,面无表情地坐在龙椅上,看着群臣向他叩拜,尽管年已老迈,可他仍挺直着腰板,像一个为了信仰而战斗了终身的老兵,坚毅不屈的做着每一件他应该做的事。

朱允炆坐在龙椅的下方,身子微微倾斜,自被册封皇太孙后,他必须跟着朱元璋一起临朝,用心体会学习处理朝政。

待到所有的程序做完,萧凡这才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发现满脑门的汗。

上朝,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哪怕一个动作做错了,或者不小心咳嗽一声,都会有监察御史跳出来参劾,而朱元璋又是个不怎么随和的人,朝仪上出了纰漏的大臣,轻则廷杖,重则问罪甚至杀头,萧凡觉得有些害怕,朱元璋嗜杀的威名远播四方,前世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况且这是大朝会,跟以往朱元璋私下召见不一样,朝会以礼仪为大,当着这么多大臣的面,萧凡若出了错,朱元璋就算想袒护都没办法。

不过,幸好所有的程序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好好站在那儿,一动不动的等朝会开完,再低调的跟着大臣们退出皇宫,今日的上朝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正在心里打着如意算盘,萧凡却忽然听到身旁传来一声若有若无的冷哼。

愕然扭头一看,萧凡笑了。

身旁的这位是老熟人,原礼部右侍郎,后来被朱元璋降职为御史的黄观,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的黄大才子。

萧凡急忙朝他友好的笑了笑,同朝为官,又在朝班上站在一起,缘分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