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页

朱允炆愁眉苦脸的瞧着萧凡,叹气道:“萧侍读,我该怎么办?难道就这样任由藩王坐大,将来我即位时他们起兵反我么?”

萧凡笑道:“你不用急,办法总是有的,但这个办法不适宜现在实行……”

——关键是你爷爷还没死,削藩之后若无内阁制撑腰,迟早又会被别的臣子坐大,但内阁制这东西。估计你爷爷是绝对不肯答应的,谁提他跟谁急。

萧凡缓缓道:“虽然目前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做一做前期工作还是可以的……”

朱允炆眼睛一亮,急道:“什么前期工作?”

萧凡盯着朱允炆,慢吞吞道:“不论何时削藩,现在首要做的是,不能打草惊蛇。所以,趁着诸王皆在京师,你接下来这几天必须去拜访你的诸位皇叔,态度要恭敬,言辞要诚恳,要很含蓄很友好的告诉他们,将来你若即位,一切循洪武朝旧制,丝毫不变,藩王各守其藩,代天子守牧各地,总而言之,洪武朝是什么样子,你即位后仍旧是什么样子。”

朱允炆点点头,接着又不甘愿道:“一定要这么做吗?那些皇叔有的暗怀祸心,我还得过去跟他们陪笑脸……”

萧凡拍了拍他的肩,语重心长道:“舍不得媳妇儿,逮不着流氓啊……”

“萧侍读的比喻……”

“有深度吗?”

“……别扭!”

※※※

萧凡仍坐在偏殿内,宽阔的大殿只剩他一个人了,谈完正事,朱允炆神秘兮兮告诉他,最近他淘弄到了一件好东西,于是迫不及待回寝宫去拿了,好东西要跟好朋友分享。

桌上茶水已凉,宦官很识趣的上前给他换了一杯热茶,并带着几分讨好的朝萧凡笑了笑,然后恭谨的退下了。

这时的太监远不像明朝中后期那样嚣张跋扈,朱元璋立国之初便深刻吸取了唐时太监乱政的教训。严令宦官不得干政,洪武朝时期的太监,完全就是大户人家的奴婢一般,毫无人权可言。

萧凡翘起了二郎腿,喝了口热茶,舒服的叹了口气,眼睛不知不觉眯成了一条线,看起来显得很阴险。

如今他似乎已渐渐有了几分尚嫌青涩的官威,那是一种手握大权,春风得意般的感觉,锦衣卫同知,东宫侍读,看着官位不大,可掌握的权力却大了,随着锦衣卫各千户所陆续建立,各个分支机构慢慢由南往北延伸,各种明面的锦衣百户,校尉,以及暗面的锦衣卫密探的出现,萧凡忽然觉得这几日朝中大臣们看着他的目光由敌视发展到强堆起笑脸,看来锦衣卫的威名终于开始让群臣们忌惮了,毕竟这世上真正不怕死的,除了黄子澄那几个老顽固以外,委实不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