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7页

廷杖到此结束。

事实证明,做人还是不要太忠厚,这世上为什么吃亏的总是老实人?因为老实人是君子,君子是用来被欺负的,黄子澄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

从这次的廷杖风波,萧凡还得出一个教训:不要跟老师作对,特别是那种爱打小报告的老师,——做人不要太黄子澄。

后面一个教训最为重要。

萧凡出了午门,走在大街上,神情有几分迷茫。

抬头看见一家靠街的酒肆,萧凡想也没想便走了进去,独自占了一桌,叫了一壶酒,两个小菜,自酌自饮起来。

他有很多事情要想明白,最近的日子过得有些混乱,从一介平民,莫名其妙考上了秀才,又莫名其妙被授东宫侍读,最后又教坏了太孙,莫名其妙挨了顿板子。

日子的内容可谓丰富多彩,可是,它的意义在哪里?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升斗小民为生计奔波,商人为银子奔波,官员为前途奔波,皇帝……皇帝不算,他的职称到顶了。

萧凡自问,自己的理想呢?我为什么奔波?生计?不需要了,饿不死就行,对于物质,他并没有太高的要求。

前途?二十岁做到六品东宫侍读,而且还是朱允炆的至交好友,将来他登基之后,二三品的朝廷重臣是跑不掉的,前途根本不必担心。

不为生计,不为银钱,不为前途,我到底在瞎忙些什么?理想呢?一个没有理想的人该是多么的可怕,这跟行尸走肉有何区别?

萧凡茫然了,他觉得自己迷失在这个本不属于自己的朝代,在这个朝代,他似乎找不到奋斗的意义,冥冥中有一双手,巧妙的将他的一生都安排好了,而他只需要按部就班的活下去,混吃等死的过好每一天……

没有理想而活,这是个很严重的问题,必须静下心来好好反思一下,然后给自己立一个理想。自己还年轻,有功名有官身,总得给自己找一个奋斗下去的目标,这人生才算活得有滋有味。

萧凡目光涣散的望着窗外人来人往的大街,生平第一次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的神情很凝重,一手托着腮,另一只手则两指并拢指着窗外,漫不经心的随意瞎指,很空洞的动作,完全是下意识的乱指,脑子已不知神游到了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