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页

李清却叫住了他,含笑道:“少陵兄难道自己一点打算都没有吗?”

杜甫的脚停住了,他忽然醒悟,‘李清将安慰给了李白,却不给自己,是不是他心中还有推荐自己的想法?’

李白之事刚刚搁在一边,杜甫的心思又悄悄回到了自己的身上,他能不能就此步上仕途,好好地发挥自己胸中的抱负呢?岁月蹉跎,眼看科举渺茫,经过一次挫折的杜甫也慢慢变得现实起来,归隐山林只是他的一时激愤,如果有机会入仕,他又怎么可能轻言放弃。

李清象是看穿了杜甫的心思,他慢慢走上前笑道:“少陵兄先回家候着,不出十日,会有吏部的人前来找你。”

“实在是多谢了!”

杜甫向李清深深施了一礼,尽量将感激之情隐藏在心中,只喃喃道:“阳明的心意我领了,将来我一定小心为官,决不会让人抓到把柄。”

……

第二百五十四章 南诏女王(上)

清晨,一抹绚丽的晨曦透过高耸雄伟的长安城门,将整个长安城涂上梦幻般的色彩,金色与紫色,交织在充满活力的五月的天空与大地之上,当红彤彤的太阳终于跃上东天、喷薄而出的刹那,庄严而高亢的大钟忽然在大明宫含元殿上敲响,钟声瞬间传遍了全城,各坊各城楼上的钟也随之敲响,今天将是南诏新王第一次觐见天朝的日子,也是大唐帝国展开宽广的臂膀,将这个边陲小国拥入自己怀抱的日子。

长安朱雀大街,宽阔的大街两旁,喜欢猎鲜和刺激的长安市民蜂拥而出,里外三层,密密麻麻的两道人墙延绵数里,上万士兵在拼命地维持秩序,推嚷声、叫喊声、伸长脖子的焦盼,这一切都来源于一个令人感兴趣的消息,南诏女王将亲临长安,而且传闻她还是南诏第一美人。

一队一队的南诏士兵和大唐迎宾的羽林军络绎不绝从朱雀大街上列队走过,消失在朱雀门中,约过了半个时辰,当南诏随从官员的马队走过,朱雀大街上的人群开始骚动起来,一辆十四匹马拉着的华丽马车缓缓出现在街头,前后左右都被上千名身着铁甲的南诏武士严密护卫,人们只看见密密的盾牌和杀气四散的军队,华丽的马车只看到了一角,更不用说美丽的南诏女王,正当长安市民极度失望之时,人群中忽然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只见那辆华丽马车的顶部如莲花般绽放了,一个头戴金冠、身着银边金丝长裙,艳丽、高贵的女王出现在车顶,她面带微笑,雪白的脖颈象天鹅一样矜持,乌黑如缎子般的发丝随风飘扬,频频地站在车顶上向长安市民们挥手致意,显然她是擅自所为,马车周围的侍卫和官员都慌张起来,异常警惕地盯着热烈欢呼的人群。

站在车顶上的南诏女王自然就是阿婉,从她毅然留在滇东要做一番事业开始,她就注定踏上了一条充满荆棘的道路,但命运总是喜欢捉弄没有准备的人,先是她发现身体里已有李清的骨肉,不得不放弃巫女的位子,就在她生下孩子准备赴中原之时,南诏因于诚节的身死发生了内讧,命运之神再一次将她推上了政局的高峰。

此刻,她凝视着这座雄伟的大唐都城,就在这座都城里住着那个让她梦萦魂牵的男人,他现在何处?他在做什么?他还记得自己和那个可怜的孩子吗?这一连串问题她时时都在问,却一直没有得到答案。

阿婉轻轻地叹了口气,举在空中的手臂无力地滑落,她神色黯然地回到了车厢,侍卫们长长地松了口气,但周围的长安市民却看到了这个美丽的女王黯然伤神的一幕,他们的心中都涌起了无限的同情,所有的人都沉默了,欢呼不再,只默默地望着马车辚辚路过,进了朱雀门、穿过皇城,直奔承天门而去。

承天门下,大唐天子李隆基坐在高高的城楼之上,而丞相李林甫正率领百官等候在白玉桥前,他们身着各色官服,依品阶威然而列,南诏虽是边蕃,但它直接关系到大唐西南的安靖,尤其是吐蕃扶持凤迦异,窥视西南局势的今天,南诏的重要性更是令大唐不敢掉以轻心。

“来了!”有人低低地喊了一声,百官们顿时提起精神,翘首向南望去,只见远方尘土飞扬,先头的骑兵引导队,一列一列停靠在路两旁,接着,衣甲鲜明、旌旗如云的主队终于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