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页

杨花花咬牙切齿,不知不觉,手上的牡丹花被她揉捏得粉碎,紫红的汁液流满了指缝。

这时,李龟年沿着木墙匆匆走进亭内,高力士一眼便看见了他,便迎上去问道:“那李白找到了吗?”

“禀报阿翁,李翰林找到了,只是他喝多了,尚没有完全清醒。”

高力士眉头一皱,“怎么会这样?也罢!皇上已经催过几次,你小心将他扶上来,再给他拿张罗汉床,离纱帘尽量远一些,莫让他的酒气熏着娘娘了。”

“是!”李龟年转身自去忙碌,高力士悄悄走到纱帘前,隔着帘子对李隆基道:“陛下,李翰林已经来了,此刻正在外面候旨。”

李隆基精神一振,点点头笑道:“那就宣他进来吧!”

第二百三十八章 清平调李翰林醉酒

李白脚步生风,上台阶时却被绊了个踉跄,险些摔倒,他的酒意已经醒了,但酒精残留在体内挥发出的后劲让他变得异常兴奋,浓郁的木香和悠扬的丝竹声使他浪漫而激昂的诗人情怀膨胀到了极致。

李白目光已扫过大厅,厅中气氛清闲疏懒,两边乐工怡然自得,梨园子弟低吟浅唱、婉转的歌声在厅堂里回荡,曼妙的舞伎长袖当空、蛮腰摆柳,艳丽的服饰宛如天空的七彩云霞,在他面前垂着纱帘,里面人影绰约可见,宫女和太监分侍两列,中间是大唐天子和他的爱妃,这是帝王私生活里极寻常的一景。

没有大臣,只有他李白一人,如此殊荣却让他心中生出一丝不快,皇上召他并非是议论国事,看来是让他吟诗作赋,以娱暮年,如此,他堂堂的翰林学士又和那些梨园子弟、乐工舞女有何区别?

“微臣参见陛下!”

此刻,李白激昂的心已经慢慢冷却下来,口中又苦又涩,垂手静立,等待皇帝的吩咐。

“若朕没猜错的话,李翰林定又是去饮酒作诗?”李隆基口气和善,脸上洋溢着微微的笑意。

“臣是和几个诗友在饮酒作乐!”

在李白的见识中,翰林学士地位极高,高宗时密与参决时政,以分宰相之权,时谓‘北门学士’;开元后,专掌内命,凡拜免将相、号令征伐的制诰书敕,皆出自翰林之手,其后,翰林益重,而礼遇益亲,至号为“内相”,又以为天子私人。

所以初拜翰林学士之时,他逸兴瑞飞,高吟‘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已做好准备,准备以胸中才学解济天下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