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页

……

陈希烈六十出头,精通玄学,看重养生之道,他是个素食者,从年轻起就不沾荤腥,老了更是偏执,连那肉汤也不沾一星,平日只吃些蔬菜水果,南诏物产丰富,有很多叫不上名的奇珍异果,这倒对了他的味,还有南诏女子性子爽直,和中原女人大不相同,让他在床上变得年轻,一来二去,原本枯燥无味的出使生涯竟被他品出滋味来,整日里为口腹之欲和声色之娱而忙碌,以至于出使正事反倒成了副业,不过他虽然主次颠倒,但有一点却毫不含糊,那就是他才是大唐正使,任何人不得凌驾于他去和南诏接触,这是李林甫再三交代过的。

他要防备的人有两个,一是韦坚,党阀分明,道不同不与之谋;第二个便是异军突起的李清,正如韦坚从太子那里得到密函,陈希烈也同样接到了李林甫的密函,让他注意李清,此人身份恐怕不是一个小小的护军副将那么简单,对付此人能拉拢则拉拢,若拉不拢则要防止他越俎代庖,夺走南诏的主导权。

但陈希烈尚不及考虑该如何对付李清,他却突然病倒了,病很重,仿佛中风一般,躺在床上浑身不能动弹,连话也说不出来,整个人仿佛在一夜间衰老了十岁,据多名南诏名医会诊,陈相国是因房事过度,导致体内阴阳失调,从而被外邪入侵所致,须卧床静心调养一月,不可劳累,否则性命堪忧。

偏这时,南诏国为欢迎吐蕃使者举行盛大欢迎宴会,亦邀请大唐使臣出席,陈希烈染病在身,不能前行,为了不堕大唐声威,让偏邦蛮族轻视,大唐副使韦坚义不容辞地接过重担,代表大唐出席了宴会,随后一系列的国事活动频繁,皆由韦坚代表大唐出席,渐渐地韦坚便成了大唐的唯一合法代表,至于陈希烈,他的病刚刚要好,却又莫名其妙恶化,用南诏名医的话来说,“色是刮骨刀,六十几岁的人了,却不注重保养身子,那自然要刮上个一年半载,才会慢慢康复。”

有时在夜深时,偶然会从陈希烈的房里发出一句虚弱而短促的咒骂声,“韦坚,你做得太过分了,天不能容你!”

第一百三十章 暴风雨前的宁静

自大唐正使病倒,改由副使主事以来,大唐对南诏继承人的态度一扫往日的暧昧和含糊,变得明晰起来,韦坚正式宣布,大唐王朝支持二王子于诚节继承云南王位,大唐的明确表态仿佛一只重磅炸弹,立刻在南诏高层掀起了巨大波澜,唐朝的巨大影响力使许多摇摆不定的官员开始慎重考虑自己的决策,同时,大唐的突然表态让吐蕃措手不及,使吐蕃尚不及和南诏各阶层沟通完结,也匆忙抛出自己的立场,支持大王子阁罗凤即位,为向南诏施压,吐蕃半个月后在神川增兵三万,但大唐也毫不示弱,李隆基下令向姚州增兵八万,另向滇东派兵八千,在昆州置都督府,由昆州刺史张虔陀兼任昆州都督,巩固对滇东地区的控制,维护内地与安南都护府(今越南一带)的联系通道。

渐渐地,南诏内部两大派系的较量、大唐与吐蕃的较量都浮出了水面,一时间,南诏成了大唐上下关注的焦点,上至皇帝大臣,下至庶民百姓,都在谈论发生在苍山脚下、洱海湖畔的事情。

春雨把纷纷扬扬的滋润平均地撒在南诏都城的每一个角落,宫殿和民房,大街和小巷,都被密密的小雨冲刷得干干净净,温暖的季节里,这场雨仿佛象情人的人,格外使人恬静而舒适。

但春雨却未能将生机带进南诏王宫,在一座殿堂里,皮逻阁两眼无神地盯着灰白色的穹顶,静静地回忆他的过去,他自感已走到了生命的尽头,腰腹以下失去了知觉,身子瘦成一把干柴,几近油尽灯枯,他一直处于神志迷糊状态,但这两天的头脑却是这一生中最清醒的时刻,他要安排好后事,让南诏的千秋功业在他身后能够实现。

于诚节荒淫无度、目光短浅,不可立,相反,阁罗凤雄才大略,年富力强,可将他的事业继承下去,这是皮逻阁在好几年前便定下的大计,这些年他的目光在四周游睃,却忽视了身边,直到去年身体恶化,他才发现国内已经生变,手下大臣对于诚节的支持要远远大于阁罗凤,这是他始料不及的,虽然他知道南诏统一时间不长,部族势力依旧强大,但没料到竟强大到这个程度,尤其是以白崖城部为代表的白蛮势力,经济文化水平较为发达,南诏大部份清平官和大军将皆出自此部落,白崖城部现任大酋长便是于诚节的外公,换而言之,于诚节现在已经成为白蛮的利益代言人。

“苍天!你真要让我南诏迈不过这道坎吗?”

皮逻阁忧心如焚,现在局势复杂,他不敢强行立阁罗凤,否则会引发南诏内战,让唐朝与吐蕃从中得利,只能徐徐图之,可是他的身体还能支持多久?

有太多的事情需要皮逻阁去处理,他要说服群臣为了南诏大计支持阁罗凤,他还要说服大唐,他要在他死之前将棋局布置好,但他最担心的是滇东,那是南诏战略东扩的关键,现在滇东的情况怎么样了,这么长时间都没有报告,难道出了什么事不成,他艰难地翻了个身,忍不住咳嗽两下,咳嗽引发的疼痛似要将他身体撕裂开来,皮逻阁痛得一下子晕厥过去,几名医者赶忙上来治疗,过了半天他才渐渐苏醒过来,喘着气对身旁的侍从道:“去……叫……阁罗……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