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页

那伙计见李清真不知,传道授业之心又盛了几分,便陪笑着给他解惑道:“我们京城的官实在太多,若穿官服见面反倒不自在,所以大家平常一般不穿官服,只有进京办事的地方官才穿官服,所以一看便知。”

说到此,那伙计附在李清耳边低声道:“爷等会儿可以留意一下,坐在雅室有一人,身着寻常锦袍,听说是弘文馆学士,正五品官。”

李清随他的目光望去,这才发现一间雅室里坐有客人,门纸上人影晃动,隐隐有笑声传来,想必这门口的马车就是他们的,定是趁着新年来曲江池游玩。

不多时,李清酒菜上齐,伙计正要离去,李清却唤住他道:“我想问个地,小二哥可方便?”

“爷只管问,我知无不答。”

“我想问一下,大理寺卿崔翘的府上在哪里?”

李清来京城自然不会直接去找太子,这大理寺卿崔翘是章仇兼琼挚友,两家又定了亲家,故章仇兼琼派李清进京就是要通过崔翘见到太子。

伙计想了想,却摇摇头道:“我只知道十王宅、兴庆宫,大理寺卿的府上真不知道在哪里。”

“崔大人的府邸在亲仁坊。”

李清回头,不知何时,身后站立一人,年纪约三十出头,身材中等,约矮自己半个头,只见他戴软脚幞头,身着翻领窄袖紫袍衫,下穿白纱宽口裤,足著软靴,腰间系革带,长得面白如玉,留有三缕短须,眼细长而有神,蕴涵着笑意。

李清一直面大门而坐,却不知他几时进来,再看他身后,雅室的门已开,他顿时反应过来,想必此人便是伙计所说的弘文馆学士。

门下省的弘文馆、东宫的崇文馆以及国子监,号称唐朝三大中央官学,其中以国子监为主,二馆为辅,而弘文馆只教授少量皇族、勋臣子弟,走的是精英路线。唐初时弘文馆学士地位极高,不仅有制诏权,甚至还能参与国家的政治决策,高宗后,中书省拿走制诏权,到了现在的李隆基即位,翰林院、集贤殿兴起,弘文馆就彻底沦落为类似中央图书馆的清水衙门。

李清见他居官不傲,态度谦和,早生了几分好感,赶紧起身拱手谢道:“多谢仁兄指路。”

那人上下打量一下李清,见他风尘仆仆,定是远道而来,身上虽穿着常服,但腰间的银带却未换下,想必是个七品之官,便含笑着回礼道:“不知兄台是从哪里来?”

“在下是从成都过来,初到长安不知路况,多谢了。”

“成都?”那人眼中忽然有了几分兴趣,这时雅室内走出一绿裙丫鬟,盈盈向他施一礼道:“大公子,小姐问咱们是不是可以回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