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页

海明语气温和,目光慈祥,毕竟是父子天性,海中天情场失意,又被李清抓住把柄逼债讹诈,早已心力憔悴,突闻父亲语重心长一番劝慰之话,哪里还忍得住,不禁跪在父亲面前哀哀痛哭起来,海明轻轻抚摩他的头发,舔犊之情油然而生,“痴儿,出了什么事,你说吧!”

海中天再不隐瞒,便将如何认识李清、如何得了他的好处、如何迷恋嫣如到慢慢举债,又如何被李清威逼,一五一十毫无隐瞒地说了,他不懂李清心机,可海明如何不晓,他越听越心惊,眼睛渐渐眯成一条缝,好毒的心计,好狠手腕啊!海家面对的竟然是这样一个对手,要不是今天儿子失手,海家说不定真会栽在他手上。

突然,海明身躯猛地一震,眼睛直勾勾地望着前方,半天,他的嘴角才渐渐浮现出一丝得意:“难道真是老天要助我吗?”

他又重新取来那幅图,递给了儿子,淡淡笑道:“这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给他就是了,你欠钱的事,我自会给他去说,让他不要难为你。”

海中天听父亲宽容,大喜过望,连连磕了几个头,接过图纸回房去了。

海明起身,慢慢走到窗前,他凝视着东院的方向,脸上的慈祥瞬间消失无踪,眼中射出一道阴毒的寒光,咬牙切齿道:“大哥,你休要怪我,这都是你逼的!”

第六十一章 连环计

在唐朝的大城市里除了墟市外,还有行市,这便是以行业划分市场,交易量大的物品单独成市如米市、茶市、马市,而一些交易量小的,则是几种物品并成一个行市,成都是唐朝的第三繁盛城市,商业发达,物资丰富,往来交易量巨大,故各种物资都有自己的交易场所,和长安一样,成都也有东市和西市,但它们不过是各种行市汇集起来,形成的两大片区域,东市为奢侈品交易所,西市为日常品集散地。

东市在白日里喧嚣热闹,人头涌动,人声鼎沸,各种叫卖声、讨价还价声,充斥着耳畔,来自剑南、甚至全国各地的商人在东市里寻找发财的机会,各种店铺密密麻麻,一家挨着一家,店面并不宽大,但却很幽深,后面做仓库,前面是店铺,店铺里摆满了各种奢侈品,如丝市的锦绫、罗彀、绸绢;如瓷市的邢窑白瓷、越窑青瓷;甚至还有来自国外的香料、珍珠、象牙等,各种商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但到了夜间,东市也结束了一天的喧嚣热闹,店铺有的关了,有的还半开着,伙计在忙碌地清点货物,而掌柜却神情专注,一丝不苟地计算当天的利润。

在东市的西北一角,有二、三家店铺集成一个小小的糖市,就是这几家店铺控制着整个成都、乃至剑南道的糖源,这里所说的糖是指蔗糖,自唐初从摩揭陀传来熬糖法后,到中唐时,蔗糖已在中上层社会中普遍食用。

这个糖市主要做的是批发,每天自有墟市里的小商贩到此购进糖块,李清做雪泥用的糖也是从这里购买。此时,几家店铺都打佯了,伙计也已收工,这一带路上异常冷清,一个行人也没有,只有靠边上最大的一家门还半开着,从门内洒出一片昏黄的灯光,几只争食的狗打斗着从门口跑过,瞬间便消失在黑雾之中,远远地,传来几声长长的嗥叫。

一阵风刮过,将店上方的旗幡吹得猎猎直响,飘卷中隐约可见‘林记’二字,店主就是姓林,扬州人,来蜀多年,已有归乡之意,便在大门上贴了两个大大的‘转让’二字,已经有几拨人来谈过,要不就是压价太低,要不就是话不投缘,总之,到现在还没有出手。

此时林掌柜正在昏暗的灯光下计算一天的收入,忽有所感,一抬头见店门处站有一人,依稀有些面熟,正细细打量他的店铺。

“又是一个想买店的人。”

林掌柜推开桌子笑着迎了上去,到门口才看清,来人竟是他的老主顾,望江酒楼的李东主,自他推出雪泥来,一直便在自己店里采购糖,着实使他赚了不少,他不敢怠慢,急上前笑道:“这么晚了,李东主还要来买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