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页

山渐青[校对版] 何昊远 1885 字 2023-03-15

许清的声音突然提高,被他打断的赵祯怔了一下,这虽然不礼貌,但这是大宋朝,皇帝是赵祯,这样的事对赵祯来是就象家常便饭,那些言官几乎人人都敢往他脸上喷口水,所以他倒也没有多在意,只是怔怔地看着许清,等他说下去。

“陛下,仗还没打,咱们不能先给自己套个枷锁,战前咱们的目标只有一个,灭辽咱们也要作好这样的准备,至于仗打到什么程度,那得打过之后,再根据战场形势以及自身能力极限来决定,绝对不能在还没进军之前就给自己划定界限,这是兵家大忌;

“战场形势瞬息万变,说不定辽国在第一阶段失败后,乱成一团,若是我军乘胜追击就能将之一举灭掉,然而前方将领战前却得了陛下的旨令,只准打到什么地方为止,那就错失了千载难逢的良机,等将领把这些情况上报到东京,朝廷再行作出调整,恐怕辽国已经重新整好乱局,有了回身再战的能力。

“所以,陛下一定要有这样的决心,这场仗不打则已,一打咱们的目标就只有一个,灭辽!”

许清的口气十分坚定,一副不容置疑的样子,让直赵祯仿佛又看到了那个指挥着三军,奋击千里的伐夏主帅,心里大感欣慰,这段时间,许清在朝堂上老是一副老僧入定的模样,与他之前的表现差得太远,赵祯一直担心他是不是抛不开心里的阴影,从此沉沦下去!

“子澄言之有理,是朕疏忽了,子澄认为何时发动对辽作战最为合适?”

许清是平夏主帅,这个问题真算起来,整个朝庭没有人比他更有发言权了,赵祯私下先问他这不足为怪。

“越快越好,首先平夏大胜的余威尤在,军中士气可用,再则朝中改制初定,内部反对的声音也是最少的时候,再个辽国已对我大宋起了戒备之心,不能给辽国更多的准备时间;

“如陛下所说,辽国国土辽阔,而且适合骑兵作战,所以伐辽当以骑兵为主,明年,我大宋当有不少于十五万骑兵,足矣骑兵成军之日,臣认为就是伐辽最好的时机。”

大宋伐夏前原有五万多骑兵,伐夏之后得到大量战马,立即决定将骑兵建制增加到二十万,战马是现成的,钱粮更不是问题,大宋这回对所有的党项贵戚富户实行的都是抄家式的掠夺,他们的所有都被划归朝廷,而他们则全部被充作战俘迁往荆湖南路,就是能留在河套的党项人,大部分才产也都剥夺,只能成为佃农、或帮迁去的大宋百姓放牧为生。

大宋国库因此纯盈利接近一亿贯!

为了快速成军,兵源的选择上放松了一定限制,原来的青唐吐蕃、河套汉人、回鹘人、羌人都被招入军中进行洗脑,到明年,大宋组成十五万善战的骑兵当不在话下。

当然,这只是暂时的,今后会慢慢淘汰,最终骑兵还是以汉人为主,随着汉民大量迁往河套、河西,今后将不用担心缺少骑兵兵源了。

第438章 国事家事

战争,除非打败了,或是不输不赢的消耗战,这样才会导致国家越打越穷,越打越弱;若是节节取胜,往往能使一个国家迅速的变得强大起来!

历史上的女真人、蒙古人,就是通过一场场的战争,迅速的从一个小部落变成一个强大的帝国,关键之处就在于他们打的大多是歼灭战,而不是消耗战,通过一次次的吞并,使自身的力量如同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