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页

山渐青[校对版] 何昊远 1859 字 2023-03-15

“辽国的地理位置以及国情,使得他必须依赖于我大宋的边贸,我大宋可以不与辽国贸易,但辽国缺了我们的贸易却不行,由此可见,签不签澶渊之盟,两国的边贸必然存在。

“签订之后不过是使边贸更顺畅些而已,我们从辽国赚到的,主要是一些浮财,而辽国从我大宋得到的,是紧缺的物资,从战略的角度而言,我们并没有占到人家什么便宜。

“澶渊之盟签订的意义在于,为我们大宋赢得了几十年潜心发展的机会,但我们不应该因为签了这份和议,便以为万事无忧了,而是应该抓住这个机会,发展民生,富国强军,期待有朝一日夺回燕云之地。

“我大宋东京四方无险可守,不夺回燕云,为防辽国长驱而入,直逼东京,大宋就必须在京畿驻守大量的军队,耗费无数。

“而辽国呢,占有燕云之地后,却只要少量军队据险而守即可保平安,因此,即使宋辽不开战,我大宋仍然吃亏万分,所以,燕云之地,大宋必须拿回来!”

许清铿锵有力的话语,赢来了成片的喝彩,这才是他们心目中的夏宁侯嘛!

许清等他们平静下来,才作最后的总结道:“各位听到这里,大概也明白本人的意思了,总而之言,现在再争论澶渊之盟,以岁币赢得和平是对是错,已经没有太多的意义。

“吃些小亏不要紧,要紧的是,我们能不能利用好吃亏后换来的和平,增强国力,壮大自己。若能,澶渊之盟便是积极的;若不能,澶渊之盟就失去了根本的意义。”

第252章 惊人之语

青松翠柏之上,不时有积雪被风吹落,飞散如雨,亭角的腊梅,娇颜盈动,风姿绰约,暗香若有若无的传送着。

太学的院亭边,随着许清的论述,周围聚过来的学子越来越多,很快便将近千人之数,甚至一些教授直讲,也大袖飘然,抚须而立。

许清作为皇帝心腹之臣,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加上他和范仲淹等人正在推动着朝廷的新政,在这些太学师生看来,许清的话在很大程度上,自然代表着朝廷的政策取向。是以听得都比较上心。

等许清论述完澶渊之盟,一位学生立时起身施礼,向许清询问道:“夏宁侯,学生屈伟有礼了您出京巡察水利工程之时,朝廷推出了抑侥幸、精贡举的新政,学生想请教夏宁侯,对这两样新政您事前是否得知?对精贡举您又是持什么态度?朝廷这项举措是否会长期执行下去?”

这位叫屈伟的问话使得四周一片静寂,除了松枝上的落雪声,不复闻人语,上千双眼睛齐齐望着许清,等侍着他的回答。

抑侥幸这些人大多都支持,即使有些官宦子弟想反对,也不会在这样的场合公然站出来。而精贡举一项,改重诗赋墨义为重策论则不然,他们之中支持的人数未必占优,毕竟他们以前的精力,都有针对性的花在了诗赋墨义之上。现在朝廷政策一变,许多人自然不愿意接受。

而这一项新政对他们来说关系又是最大的,即使是曾巩、赵岗之些人,平时不好过于直白的询问许清,此时心中未必不想从他口中,得到一个比较详实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