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4页

大争之世[校对版] 月关 1961 字 2023-03-15

当今天下各国难以发展,很大程度上是旧的制度产生强大阻力,豪门公卿把持了政权,堵塞了人才的进仕之路。例如齐鲁,多少年来都是国高等上卿世卿把持政权,满朝文武皆出于公族,虽然现在仍号称强国、大国,但是齐国在吃老底,鲁国已经没落,这是一个很大的原因。

卫宋两国用来贿赂秦国的,不外乎财宝美人,仅此不足以打动秦国。而且,庆忌现在可不愿让秦国国君耽于享乐、醇酒美人的在关中过日子,秦国现在不强不弱的地位有益于吴国的发展,为了促进秦国的战力,他才想以部分卫国财宝置换成任家的兵器送给秦国,一来可以促进任家的生产,把投入变成产出;

二来,三千柄优质兵器,足以装备一个兵团,让秦国在对晋作战中增加些实力。最重要的是,当秦国这支军团在战场上验证了这批兵器的犀利之后,他的盟国和敌国,都会知道这批武器来自吴国。对于吴国的实力,就再不容中原诸国小觑。

同时,会有许多国家通过各种渠道跑来吴国购买兵器,吴国通过秦国为他们在战场上打了广告,可以同天下诸侯大做军火生意,通过军火销售加剧天下动荡,促进吴国发展,促进吴国对各国的影响。

反过来军火销售稳定而庞大的收入将保障吴国经济发展始终保持强劲有力的势头。在发战争财的同时,弱彼强我,一举数得。当然,最尖端的技术,吴国是会秘而不宣的,除非他们掌握了更加先进和强大的武器,才会对出售的武器进行升级换代。

满载任家兵器的大船溯江而上,驶向秦国。在半途同卫国的宝船汇合后,庆忌会将卫宋两国准备的礼物拿出一部分做为等价物交给任家。在这桩买卖中,他并不想占卫宋两国的便宜。晋国分裂可以给他带来的发展机遇已经足够了,何况……请托于他的是南子,他不想占南子的便宜,要占……也不占这种便宜。

这次,赴秦的使节是文种,一个口才了得的使者是事情成功的关键,郁平然和范蠡还没回来,能让庆忌放心地代表自己同其他诸侯打交道的外交人才,便非文种莫属了。

文种走后,庆忌对朝中人事也做了些调整,少正卯在入宫与庆忌几番叙谈,阐述了他的政治见解之后,吴王闻之大悦,正式拜少正卯为大司寇。赤忠被免去上卿职位,做为补偿,加封为上将军,成为吴国第三位上将军。

赤忠素喜带兵,而且庆忌肯放手让他带兵,分明已经消除了当初因为他的动摇而对他的猜忌,赤忠只有欢喜,并无丝毫不悦。吴国大司空还是烛庸,但是烛庸自知已被排挤出权力中心,干脆自我流放,赖在越国当太上皇,不时敲敲越王允常的竹杠,再享受一下越国美人的滋味,逍遥自在,也不回国。庆忌乐得他不在身边碍眼,另行委派了介卿,代烛庸掌理这吴国的工部。

鲁国随嫁陪奴少正卯官拜大司寇,任家堡一个世袭匠师受封为大夫。这两件事把吴王好才之名推到了最高峰,各国自恃有才而不得重用、或取仕无路的人蜂拥向吴,多如过江之鲫。庆忌手下人才济济,文武如云,个个都是得力的人手,政令实施丝毫不打折扣,这个春天成了吴国的春天,吴国开始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景象……

※※※

逼阳城,展跖的军队刚刚安顿下来,拖着疲惫的身子巡视了全营,展跖回到大帐,与诸将计议下一步行动的方向,手下诸将没有一个能纵览全局的真正将领,大家七嘴八舌地出了一阵主意,却大多是逃往这个山那个湖,哪儿偏僻往哪儿去,看他们的打算,倒是热衷于继续从事打家劫舍这份职业。天色已晚,展跖被他们吵的心烦,只得暂且停了议论,各自回帐休息。

仲梁怀同其他诸将一起出了中军大帐,走着走着见无人注意,便拐向公山不狃的营帐。公山不狃前脚刚进房门,仲梁怀后脚便到了。

“不狃,展跖大势已去,我们得及早抽身,吴王庆忌的条件,你考虑的怎样了?”

得到吴王庆忌回信后,公山不狃犹豫不决,一直未做明确回复。此后,展跖出兵攻虚丘,与阳虎一场苦战,因鲁军不断增兵,眼看将要形成合围之势,被迫退兵转攻祝丘,在那里又碰上了东夷女王嬴蝉儿和吴国大将梁虎子的联军,这一番败得更惨,只得收拾残兵逃往常邑。

常邑在今微山湖畔,那里有山有水,林深草密,展跖在那里有些根基,本想回到老巢养养元气,不想坐镇彭城的赤忠刚刚受封为上将军,志得意满,意气风发,正想怎样打个漂亮仗在庆忌面前表功,展跖逃往微山湖正合他的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