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8页

叔孙平捧着密信,将信将疑地道:“父亲,这跟迁都根本是两码事,能行吗?”

“所以才说你的见识还及不上一个妇人。”叔孙贯伸出手指戮着叔孙平脑门,恨铁不成钢地骂道:“这两年事看似不相干,其实就是一码事。”顿了顿,叔孙贯又叹息道:“回去好好想想吧,要想阻止迁都,这是唯一的办法。”

……

次日恰逢月初大朝,当项庄穿戴上冠冕朝服登上大殿时,京中大大小小一百多个官员早就已经站班等候多时了。

君臣之间叙了礼数,项庄便冲项他使了个眼色。

项他虽然满心不愿,却还是硬着头皮站出来奏道:“大王,臣有本奏。”

项庄一肃手,项他便接着说道:“大王,秭陵虽然市集繁华、物产丰饶,堪为万世之基业,奈何偏安一隅,而今我大楚雄有十七郡,幅员更遥遥几千里,以秭陵为国都实有诸多不便,为长治久安计,臣奏请迁都洛阳。”

项庄不动声色,环顾群臣道:“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百里贤当即第一个出班附议,遂即桓楚、季布、周殷、钟离昧、虞子期等勋戚也纷纷出班附议,项佗心下苦涩,也只好出班附议,其余官员见状,知道大势已经不可逆转,当下也纷纷出班附议,百十来个官员,竟没一个反对。

项庄佯装沉吟片刻,说道:“既然大家同声一词,迁就迁吧。”

众臣这才纷纷归位,遂即内史叔孙平又出班奏道:“大王,臣也有本奏。”

项庄不以为意,淡然道:“所奏何事?”

叔孙平道:“迁都洛阳,臣以为令尹说的完全在理,这可以说是众望所归,也可以说是大势所趋,不过江东终究是我大楚龙兴之地,而且江东鱼米丰饶、工商兴盛,乃我大楚税赋钱粮之根本,所以臣奏请留下一位世子镇守。”

两班官员中立刻有人诘问道:“世子以何名份镇守江东?”

叔孙平不慌不忙,朗声答道:“可封世子为吴王或者丹阳王。”说此一顿,叔孙平又接着说道:“正好世子项治已然成年,听闻大王欲谴其为黔中郡尉,臣以为大不妥,以世子之尊又岂能委为一郡之尉?臣以为世子项治可为江东留守。”

殿上群臣面面相觑,叔孙平这是唱的哪一出?大王不是说了不封王么,他怎么哪壶不开提哪壶,非要奏请世子项治为江东留守,还封王?遂即有念头转得快的大臣纷纷转头向丹墀上望去,却看不出项庄的神情有何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