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页

此起彼伏的号令声中,正汹汹向前的楚国大军便纷纷停了下来。

急促的马蹄声,子车师、西乞烈还有虞子期诸将已经策马来到了毕书身后,子车师于马背上抱拳一揖,朗声道:“上将军,我军士气正盛,趁势攻城吧!”

“不。”毕书却摇了摇头,淡然道:“传令下去,全军就地安营扎营。”

诸将面面相觑,虞子期犹豫了一下,还是说道:“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战之,今我军两倍于淮南军,兼有器械之利,如何不战?”

毕书摆了摆手,淡然说道:“淮南军虽然兵力不及我军,却有强援在外,在希望没有丧失之前,他们必定会拼死力战,我军于急切间定然难以破城,如果勉强攻城,只会白白消耗兵力,更会折损了锐气,不妥。”

说着,毕书忽然想起了第一次淮南之战。

第一次淮南之战,韩信本有足够的时机攻破彭城,却非要等到楚国援军到来再动手,只怕也是出于同样的考量吧?因为在没有击灭援军之前,守军心存希望,必定会拼死守城,就难免会给齐军造成更大的损失,所以韩信选择了按兵不动。

这一次,毕书同样选择了按兵不动,他要等齐国援兵。

事实上,毕书之所以选择按兵不动,还有更深层次的考虑,这次救援淮南国,齐国真的只派出了一路援军?韩信用兵,从来不会给人留下余地,作为当世罕有的大兵家,他岂会不知道淮南之战事实上就是齐楚之间的战略大决战?

……

娄敬步履匆匆地走进了韩信的寝宫,眉宇间更是充满了忧郁之色,宿卫郎将曹窋深夜前来传诏,让他火速进宫见驾,这由不得娄敬不担心,莫非大王预知自己崩卒在即,所以要托付后事了?一想到这里,娄敬便忧急如焚。

此时的齐国可谓内忧外患,实在离不得大王哪!

娄敬三步并作两步匆匆走进寝宫,却见大王袒背俯卧在软榻上,公羊太医正在给他金针施穴,听到脚步声响,韩信微微侧头,对娄敬微笑道:“来了?”

望着韩信脸上那丝若有若无的红润,娄敬不觉长长地舒了口气,然后长揖到地,恭恭敬敬地向韩信见礼道:“臣,参见大王。”

正好公羊太医已经施完了针,便扶着韩信坐起身来,又替他披上了锦袍。

韩信轻轻吐出一口浊气,对娄敬说道:“亚相,寡人连夜召你前来,只为一事,明日一早寡人便要率领大军出征了,国中之事就全都拜托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