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2页

郑琼猜得并不算离谱,赵与莒此次北巡,至少一大半目的是为了通过在北方的言行让临安城中那些已经变得有些保守的官吏们清醒一下。因为有电报的缘故,他现在在大宋的任何一个通铁路和电报的地方,都能够正常地处理国家大事,而且亲政十六年来,他的统治也非常牢固,所以离开临安这中枢一两个月时间也不会有太大的副作用。

他北巡过程中,那些各大小报纸自然会对他在沿途的言行进行详细报道,而他通过这些言行放出的信号,足以震慑那些日益保守的既得利益者。

大宋的革新到现在已经有十六年了,经济的飞速发展与社会的快速变革,使得大宋形成了一个新的既得利益集团。郑琼想不到的是,如果说前年反对进行官制改革的是那些最顽固的保守势力的话,那么去年和今年利用各种天灾来鼓吹放缓改革步伐的,却是这些新诞生的既得利益集团。他们很清楚地明白,凭借革新转型时带来的不严谨与漏洞,使得他们获取了原本不属于他们的利益,而革新再深入下去,必然要触及到他们的利益。当初革新时他们曾经是急先锋,可当革新到了他们头上去,他们便变成了乌龟了。

赵与莒更明白的是,革新到了这一步,已经没有办法停下来。如果处在社会上层的集团不能够主动适应革新,那么就会造成新的分裂,甚至引发内部的激烈动荡。所以,那些变成乌龟的新利益集团们,必须要用鞭子狠狠抽打,打得他们前行。赵景云是一条抽他们的鞭子,但赵景云根基太浅,很容易反而被他们弄断,真德秀则不然,不仅仅位高权重,更重要的是真德秀名满天下,门生弟子遍布朝野。所以,真德秀是最适合用来抽打那些乌龟们的鞭子。

革新的步子只能继续,绝不能停止。

“天子,竟然是天子!”他洗完脸,再在汴梁街头走时,很快就被人认了出来。几乎片刻之间,便有数以百计的居民来围观拜见,赵与莒索性停下脚步,将那些仍然跪拜的百姓一一扶起。

他微服出门,真德秀自然是得到了消息的,只不过天子有此兴致,真德秀也不好阻拦,只是派人远远跟着。发现这一幕后,那跟着的人立刻就慌了,一边回报,一边就上来要将百姓隔开。赵与莒喝斥了两声,他们才收敛了些,却还是将赵与莒紧紧围起来,生怕百姓当中出现一两个胆大妄为者。

不过是十来分钟之后,闻讯而来的百姓已经将街头围得水泄不通,又过了片刻,汴梁府派来的护军与随赵与莒来的近卫军纷纷赶到,赵与莒叹息了声,身居高位,便不自由。

他见围观的百姓越来越多,便将人搬了椅子,自己站上椅子,然后向众人做了个手势。众人知道天子有话要说,渐渐安静下来,他环视一圈,然后道:“朕奉天承运,得掌大宝,尔来十有七年矣。所谓天视即我民视,天听即我民听,民心民意便是天心天意。朕今日来此,便是敢问诸位大宋国民,这十余年来的革新国策,好还是不好?”

“好!”自然有人在人群中应道,立刻,好的喊声连成一片。

“革新之策既是好,那么今后要不要继续革新?”赵与莒待众人安静下来后又道。

“要!”这一次不等有人先应,百姓便发出山呼海啸一般的声音。

闻讯赶来的真德秀听得这一个“好”与一个“要”字,脸上露出苦笑。旁边的谢岳却抚掌叹道:“天子便是天子,非常之人,便有非常之手段!”

“天子裹挟民意……”真德秀有些犹豫地道。

“真公错矣,天子这不是裹挟民意,而是顺应民意!”谢岳决然打断他的话,指着那些兴奋得脸都通红的百姓:“你看,这些百姓哪个是预先安排好的?百姓心中自有一杆称,天子、官府、朝廷,若是为着百姓,他们自然能称出是好是坏来!”

“天子有此民意为势,已经占了天时地利人和,所有胆敢阻挠这民意者,必将为民意撕成粉碎,真公,大势所趋,不可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