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页

“奴也看了那《铁屋》呢,没想到竟会如此……”韩妤微微叹息了声:“奴常想,官家如此圣明,为何还会有这等事情发生?”

“天下之事,非一人两人可彻底改变,哪怕万乘之君也是如此。”赵与莒摇头苦笑:“阿妤,有时我也会觉得自家没用,谋划了那么久,布局如此深,原是想让百姓有好日子过,可结果果实大半被那些贪得无厌之辈摘去!”

“这原不怪陛下,人心唯危,如今不又在争论性善性恶么,官家一心引人向善,但总有人向恶……”

见赵与莒似乎有些闷闷不乐,韩妤婉转地劝解,两人正说话间,忽然有内侍慌慌张张地跑了过来:“官家,官家!”

赵与莒心中一沉,一股不祥的预感升了上来。

果然,那内侍拜倒在地上,带着哭腔道:“官家,太后她……太后她晕过去了!”

“御医呢,快去请御医!”赵与莒吸了口气,一边吩咐一边快步向慈明宫行去。

入秋之后,杨太后的身体就一直有些不适,断断绝绝地用药吊着,赵与莒晨昏问省,总不让老太太觉得寂寞,但这种晕过去还是第一次。

她毕竟老了,反应迟钝,便是宫中那些青春少女,也不能让她回复以往的活力。赵与莒即位以来,对她一直甚是恭敬,虽然牢牢把持着权柄,在一些重大事情,比如丞相、参政的任免之上,还会征求她的意见。不过见识了赵与莒收拾史弥远的本领之后,杨太后对这些问题,便都是笑呵呵地说“官家拿主意便是”,倒为后宫带了个不干政事的好头。她如此配合,赵与莒对她便越发礼敬,这七八年时间下来,相互关系非常融洽。特别是随着后宫先后增添子女,老太后含饴弄孙,当真是尽享天伦。

故此,在当初宗室闹腾的时候,赵与莒请老太后出面,将那些企图瓜分工厂商铺的宗室近支狠狠地教训了一番,没有让赵与莒背上天性薄凉的骂名。

当赵与莒来到慈明殿时,已经有一群御医围在太后病榻之旁,杨妙真、谢道清早就到了。她们眉宇间有着掩不住的忧色,这让赵与莒心更是沉重。

“情形如何?”赵与莒问道。

若是别的情况,赵与莒或者可以想到办法,但生老病死这种事情,却非他力量所能及的了。御医一个个面色凝重,听得皇帝问及太后病情,相互之间都在使着眼色。这位天子对于医学的发展甚为关注,年年都拨出巨额款项,用于医学研究,如今已经颇有建树,他们也是这种进步的受惠者,但对于皇太后的病情,他们实在是无能为力。

“官家,太后年高体弱,这病情非人力所能控制了。”御医中为首者是个老头儿,他性子直,被众人用目光逼得出头,却也不是很畏惧,实话实说地道:“陛下得做好准备了。”

“哦……”赵与莒双眉一扬,众御医只觉得这一向温煦和霭的天子,刹那间变得凌厉逼人,他们不觉悄然退了一步。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

不过赵与莒很快控制住情绪,这事情怪不得御医,原本就是自然规律。他叹了口气:“众卿尽力而为吧,若是能治好太后,朕必不吝重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