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5页

“朕鼓励工商之初,有谏官说朕这是唯利是图,是与民争利,是祸国殃民。”赵与莒开始清算旧帐,他目光扫过台阁谏臣,那些谏臣都面露尴尬,原本大宋谏臣是监督天子的,只是后来为了防止丞相权势过大,变得监督宰辅,赵与莒初亲政时,这些谏官颇想恢复古制,对赵与莒的内外政策多有抨击,如今看来,说他们鼠目寸光都是轻的了。

“如今天下大势众卿都很清楚,欲使国强民富,非工商不可,农耕为国之本,工商为国之干,无本干不能独活,无干本不能独完。”赵与莒笑道:“诸卿对此,应不再有异议吧?”

三年时间,虽然不能让最顽固之人完全改变他们的想法,但足以让他们开始思考自己的立场是不是真的那么正确了。

环视群臣,赵与莒又道:“虽然国库充足,不过朕以为,朝廷还得过一过紧日子,朕已经决定,三年之内不在禁宫之中加盖大殿楼宇,宫中采买,一律从俭。”

听得天子如此说,众臣中有心急的不免暗自嘀咕,国库如此宽裕,天子还是如此,未免也太过小气了些。

“自然,朕自己可以省些,诸卿的恩赏却不能省,去年是以一百万贯为恩赏,今年便以二百万贯吧。”赵与莒看了魏了翁一眼,魏了翁立刻拿笔将之记录下来,不过他的面色明显变得阴沉,显然对赵与莒这种花钱方式并不赞成。

“另拨三百万贯,为天下军民百姓之赏。”赵与莒又道。

“除此之外,朕即位之初便为天下贫儿募师学医,如今已过三载,每每询问此事,觉得最大问题便是缺钱,故此,朕有意拨一千五百万贯,专为此项所用,诸卿以为如何?”

“此事万万不可,陛下!”

第一个反对的人,便是户部尚书魏了翁。

喊出声来后,他神情有些惶急,拜倒在地上道:“陛下,虽然国库粗丰,但国家用钱之处甚多,况且陛下又有意兴修铁路,都需花费大量钱钞。陛下重医,虽是仁厚爱民,国库拨出百十万贯便足矣,一千五百万贯,实是数额过大,臣不敢奉诏!”

赵与莒笑道:“朕只道朕小气,没料想魏卿比朕还要小气。”

原本因为魏了翁出班抗旨之事,大庆殿中气氛很是紧张下来,但赵与莒一句玩笑,让众臣明白他并没有因为魏了翁的反对而生气,大殿中的气氛自然一松。

随着赵与莒威望日隆,强势的天子已经取代了强势的丞相,成为朝议政治的中心。赵与莒环视众臣,看到众臣都聚精会神地侧耳准备倾听,他笑道:“魏聊请起吧,朕只是提议么,若是不妥,朕与众卿再商议便是。”

“臣倒有一言……”葛洪慢吞吞地走出来,显得老态龙钟,他要拜倒行礼,赵与莒抢先免了,他这才站直道:“一千五百万贯,若只是用于给贫儿学医,未免太过奢侈,但若是用于我大宋贫儿发蒙,却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美事。”

赵与莒眉眼间带笑,点了点头,示意葛洪继续说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