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页

“都起来吧,众卿既然来了,此事就须得议出个章程来。朕知道你们都是无心之失,追究虽是难免,但总得给你们留些体面。”

赵与莒一边说一边转动着脑筋,这是一个机会,是一个尽可能将自己的人安插进朝堂中的机会。他看了众人一段时间,目光停在程珌身上。

“程卿,所有的信件朕都看过,其余人都好说,唯有卿之信,颇有为史弥远不平之意啊。”

程珌的面色立刻变得雪白,当初史弥远令他草拟矫诏,许他以参政之职,事成后也果如其言,给了他一个礼部尚书。只是随着崔与之为相,他又在迎取杨妃和上尊号这两件事情上不称天子之意,而且崔与之弟子洪咨夔成为礼部侍郎又让他感觉到巨大的威胁,因此,在与史嵩之的信件中,颇有些怨愤之语。大宋虽然不以言杀士大夫,但并不意味着对天子有怨愤之语就可免责,很简单的一个例子,苏轼在乌台诗案中之所以会下狱,便是被人攻击他诗中有怨愤之意。

赵与莒在此说他有为史弥远不平之意,已经算是相当和缓了,若是他的怨愤之语被御史台的言官得知,那些人很乐意以扳倒一个尚书为自己的功绩。

一瞬间,程珌汗如泉涌,身体不由自主地颤抖起来。

“免去程珌礼部尚书之职,勒令致仕,诸卿以为如何?”赵与莒移看目光,看向崔与之。

没有人回答,此时有资格出言的,只有崔与之等人,过了好一会儿,崔与之觉得这得罪人的活计又只有自己替天子担了,便行礼道:“陛下圣裁,臣附议。”

赵与莒又看向郑清之,郑清之算是他在内阁中的重要棋子,倒不能轻易罢免,而且崔与之为相,那么无论是从避嫌的角度,还是从防止一家独大的角度,赵与莒都不可能将礼部交给他的学生洪咨夔。

“郑清之交结匪类,罚俸半年,转任礼部侍郎暂摄尚书职。”赵与莒道。

这看上去是降了郑清之官职,实际上众人都明白,只要有了个借口,郑清之的“暂摄”立刻会被去掉,实际上并无升降。这让众臣都是松了口气,因为郑清之既未重罚,那么他们与郑清之情形相差无几,自然也不会重罚了。

“朕为岳飞立庙,许世代承袭忠武公之爵,去岳珂兵部职司,改为同签枢密院事,承袭忠武公,如何?”

这个任免在群臣意料之中,便是岳珂自己,也知道如今自己已经不适合担任兵部主职,闻言之后拜倒道:“臣谢陛下厚恩!”

“魏了翁、乔行简误结匪类,所信非人,各罚俸半年,你二人是否服气?”

魏了翁和乔行简都是拜倒受罚,大宋待臣子宽厚,这罚俸半年算不得什么重罚。

赵与莒最后转向葛洪,葛洪垂目不语,静候处置。赵与莒思虑再三,葛洪是参知政事,在所有信件中,他是唯一告诫史嵩之当忠心为国,赞他素有大才,只须保持忠义之心终会有为天子大用之日者。虽然赵与莒对葛洪并不是非常欢喜,但他也知道,群臣中必须要有葛洪这样的人存在,否则崔与之是个老滑头,薛极又一昧迎合,自己若是做错什么事情,便会没有人极言相谏了。